已有1條回答
一般孩子在10歲左右至20歲左右,這個將近10年左右的時間區域里面,是最容易叛逆的。這是個性格問題,又是周圍環境影響。我認為,主要是父母問題,在這個時間段,父母兩人應該有共同的方法,共同的語言來教育孩子。
一般孩子叛逆期是什么年齡段
孩子的叛逆期一般出現在青少年期,為11~20歲的時期。
青春初期的青少年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不輕易接受別人的意見,而在青春后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自尊的發展趨于穩步的上升,自我概念更加分化。
隨著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內在化特征更趨明顯,隱蔽性增強。青少年情緒反應強烈,富有激情與熱情,但較脆弱、易波動,內心體驗更加深刻,有時可陶醉于憧憬和幻想之中。
隨著身體迅速發育、性激素分泌增加,以及各種學習、升學和就業中的種種社會問題,青少年可產生各種情緒、情感。
因此,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定的支持和引導,在尊重孩子獨立性的同時,提供適當的教育、關懷和建議,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叛逆期。
孩子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1、好奇心的驅使
一般說來,人們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這就是所謂“禁果逆反”。
2、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夠成熟
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質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還不成熟。加之社會經驗不足,不懂得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認識上容易產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喜歡鉆牛角尖,在論證不足的情況下,固執己見,甚至走向極端。
3、身心發展與客觀環境之間的矛盾
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要,開始向高層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審美需要發展。這個發展過程,常常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與阻礙,從而產生挫折感。
挫折和心理沖突是人的心理發展過程的必然產物,由于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來的強度大小也不盡相同。
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人,能夠正確對待一切事物,比較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然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有時難以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能把心理沖突平息下來,挫折所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不斷擴大,逆反心理就會隨之而來。
家長如何對待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呢
重點一:更耐心且細心的引導
青春期的孩子雖然看起來已經長大了,但是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家長要用循循善誘的態度的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娃發揮潛在的能力。
父母要仔細觀察,發現娃內在的優點。比如說孩子可能成績一般,但是在音樂,美術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長,家長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發揮最大的優勢,培養良好的性格和能力。
重點二:理解并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有些行為和舉止讓大人感覺到不理解,比如說我們覺得一件衣服的顏色非常難看,孩子卻特別喜歡。
家長越說不能買的衣服,娃越是堅持要買回來。奉勸各位家長,別跟孩子對立了,只要娃喜歡穿,就讓他們買回來好了。
如果家長一直強迫孩子穿不喜歡的衣服和鞋子,用大人的標準來嚴厲的限制他們,很可能會讓娃覺得非常壓抑,容易形成自閉的性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想獨立,還想要自尊,他們不想凡事依賴父母。家長一味的要求孩子遵從大人的安排,會讓娃變得沒有主見和自我。還會形成凡事依賴的性格,以后也很難獨立。
重點三:保持情緒穩定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叛逆的階段,他們可能喜怒無常。周末說好了一家人去公園玩耍,明明出去的時候娃很開心,但是走著走著他們就變得很沮喪。
孩子正處在成長的這個矛盾期,對于一件事情而言,他們可能最初覺得非常有興趣,一轉眼又變得不喜歡了。
如果父母總是發脾氣,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展。讓娃變得消極自卑,恐懼。孩子會對別人產生不信任的感覺,也沒有了安全感。尤其是愛嘮叨的媽媽們,這個階段盡量忍忍,不要和孩子隨便發脾氣,順著他們來。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一味的斥責,只能會換來孩子的對抗。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