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兩種極端,一種孩子會變的懦弱無能,唯唯諾諾,另一種孩子會變的跟母親一樣暴躁,暴力傾向嚴重。
媽媽脾氣暴躁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第一、謹小慎微,唯唯諾諾
媽媽脾氣暴躁,孩子因為害怕被打罵,會變得順從,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懼怕父母的暴脾氣,而把自己深深地包裹起來對人、對事沒有邊界,不知道拒絕,把自己搞得異常的疲憊。
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害怕出錯,性格產生缺陷,總是害怕別人說自己不好,沒有自我。總想方設法讓別人滿意,別人覺得好,那就好,沒有主見,別人的感受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自己有脾氣,但是會壓制它,不讓它發出來。
性格怯弱,自卑、敏感,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非常怯懦,不敢反抗,自己吃啞巴虧,長期積累,容易焦慮抑郁。
第二、逆反
和第一點中的孩子正好相反,媽媽脾氣暴躁,對孩子惡語相向,對孩子缺少寬容和耐心,會不斷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媽媽越要求,越吼,孩子的行為會越和媽媽期望的相反,這就是強化孩子壞行為的后果。會讓親子關系惡化,孩子長大后,會早早的離開家庭,和媽媽一點都不親。
總結一下第一點和第二點,就是“不是在沉默,就是在爆發”。
第三、情緒管理差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孩子起著示范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著父母的行為。媽媽脾氣暴躁,會讓孩子有樣學樣,如果是女孩,長大后可能和媽媽一樣暴躁。如果是男孩,暴躁的同時,也有可能有暴力。孩子長大后不會溝通,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也用暴躁的方式去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
第四、缺乏安全感
媽媽暴躁的時候,每一分鐘對于孩子來講,都是煎熬,恨不能立刻逃離這個家……因為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與和睦,所以對待親情也顯得異常的淡漠,很難做到在父母面前撒嬌、任性,甚至成年后很長時間都不愿意回家。還有人曾表示,自己對父母的恨甚至多過了愛。
第五、孩子不自信
媽媽暴躁,對任何事情都挑刺,讓孩子感到家就是一個冷冰冰的地方。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被喜歡。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好一件事。
在學習上,經常被父母吼,在學習上,也會自我懷疑,認為自己背不下來,學不會。學習成就就不好。這樣,可能會惡性循環,學習越不好,家長就越吼……
長大后,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只要別人對他稍微好點,他就會被感動,千方百計還回去。而且,這樣長大的孩子,容易被欺騙。
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發火
1、當看到孩子問題想要發火時,學會向內看
人往往是向外看找別人的問題,總認為是孩子不聽話,是配偶不夠關心,是同事找麻煩等等讓自己發火。這樣找的結果,自己的火氣越來越大。如果你學會向內看,想一想是自己內心的什么東西投射到目前的問題上。當你想發火的時候,問問自己怎么了?為什么因為一點小事就有這么大的火氣?這時候你的火氣就下去了一半。等你冷靜下來梳理情緒的時候,你的情緒就下來了。
2、給孩子改過的機會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但每個孩子都需要成長的,生活中難免會做錯一些事情。一味地打罵孩子還有可能起到反效果。而正確的方式則是,當孩子出現錯誤之后,家長要正確引導,讓孩子走出誤區,糾正錯誤的觀念,這才是父母應該想的辦法。
3、學會理解孩子,換位思考
怎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發火?人們大腦的發育是有一定過程的,情感系統會早于理智系統,這就使得大家還是孩子的時候,本能的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作為父母要學會接受這一點,知道對于孩子來說情緒的控制是很難的,只有這樣父母才會理解孩子,雙方之間才能有更好的溝通。
4、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降低對孩子的期待值
父母的情緒失控,大多數時候是基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當發現孩子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時候,他們就會爆發出來,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去完成所有的一切。
5、懂得跟孩子道歉,與孩子一起溝通解決問題
怎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發火?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情緒已經爆發,那么只能想一想解決辦法。父母可以選擇向孩子道歉,必須讓孩子知道錯誤的原因,在得到孩子的認可之后,再和孩子一起商討如何避免錯誤再次發生。
如何為孩子創造健康的生活環境
1、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之間要相親相愛,琴瑟和鳴。有不同意見時,互相商量,達到意見一致,不大聲吵鬧,不相互指責。家務活一起承擔,不會因為家務事而大動干戈。
2、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愛好學習,會給孩子樹立榜樣。平常生活中,父母養成讀書習慣,經常購買書籍,經常帶著孩子一起讀書,講故事,孩子在知識的熏陶中成長。教育孩子懂禮貌,知感恩。
3、創造健康的生活習慣。父母不熬夜,早睡早起。孩子也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帶孩子去散步,去公園健身,打籃球??,節假日帶孩子去爬山。盡量遠離手機、游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