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首先,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被情緒左右。不要因為孩子打架就過度反應,或者對孩子的行為過于生氣或失望。鼓勵孩子用言語和溝通來解決矛盾,而不是通過暴力方式。教他們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如何傾聽他人,如何尋求妥協和合作。
小孩打架家長怎么處理
1、從孩子的角度去問發生了什么,打架嚴不嚴重,跟他打架的小伙伴原來的關系怎么樣,因為什么事情打架了,作為父母首先要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了解清楚之后,我們有了一種客觀和理性的時候,我們再去判斷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們自己的孩子承擔的責任是什么,對方打架的原因是什么,有了這種判斷之后再去處理就會更容易了。
2、如果孩子具備和解的能力,就讓他自己先去處理。如果對方的家長沒有參與進去的話,最好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如果對方的家長參與了,我們就和對方的家長一起去參與交流。那還有很多的情況和可能性,這個核心就取決于我們自己的能力怎么樣,我們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怎么樣,我們判斷事物講道理的能力怎么樣,這取決于家長的維度。
3、如果孩子解決不了了,我們家長一定不要把問題鬧到學校去。如果鬧到學??赡軙@得道歉,但最后你都會讓這個孩子在學校里面沒有自己的位置。他要么就是讓其他的同學孤立他,要么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取得了優越感,你看你們誰也不敢去欺負我。這都不是一個讓孩子在學校里繼續學習下去的好的心態和環境。
如何正確的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有以下幾個關鍵字:
1、看
當孩子之間有沖突,我們第一個時間是看,而且是帶著平靜的情緒去看,孩子他們的沖突大不大?需不需要我們的介入?是等還是需要馬上介入,這是由孩子沖突的情況而定的,如果孩子只是拌一下嘴,那我們選擇等讓孩子獲取更多的處理矛盾的經驗。但是如果孩子已上升到肢體語言的沖突,那我們就要介入。
2、聽
如果孩子沖突不小,我們需要介入,接下要聽,聽聽兩個孩子的對整件事情的描述,而不能因為某一方年齡小,只聽一方的陳述,就開始護短。這樣不利于孩子在沖突中獲取社交解決問題的經驗。讓孩子把事情中經過講一遍,我們一孩子一起分析,也是幫助孩子理清事情經過,以免孩子情緒太過波動…
3、引
聽完孩子點講完事情經過,我們就正確引導孩子,回歸產生沖突事情的本身,想想剛才這樣做,是不是妥當的行為?如果做錯了,能接下來應該怎么做?幫助孩子捋一下事情經過和他的行為,有助于孩子下一次遇到沖突的后能用上這一次的經驗。
4、選
當事情的來龍去脈,包括兩個孩子的行為都理清楚了后,我們就要給孩子選擇:是否繼續與他剛才沖突的同伴繼續玩或結束游戲。
相信經過我們的引導,孩子現在的情緒已經恢復平靜,一般都會選擇合同伴繼續玩。
最后有一點的是當孩子遇到沖突的時候,我們先裝作看不到,先試著讓孩子自己自己嘗試去解決一些小的沖突,在必要的情況下才介入去做一系列的引導。因為即使是小沖突,對于孩子社交來說也是自身生活的經驗,經驗需要練習得來,經驗多了,孩子就更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的技巧了。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處理矛盾
1、家長要冷靜,先搞清楚來龍去脈。
孩子發生沖突和矛盾時,有的家長心疼的不得了,不分青紅皂白,就把責任全部推到對方身上,使勁袒護自己的孩子,著急為孩子出頭。這樣容易使自己的孩子滋長唯我獨尊,蠻橫無理的不良習氣,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有的家長則恰恰相反,不查明緣由,就把責任全部歸咎于自己的孩子,這種做法會使自己的孩子蒙受委屈,對家長缺乏信任感,繼而產生失望情緒。因此,在處理糾紛時,家長一定要冷靜,仔細聽孩子述說,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如實地將事實的經過講清楚。這樣,不僅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還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2、家長跟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要包辦。
待搞清楚來龍去脈之后,家長應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找到原因后,家長不要急于發表意見,應該先讓孩子想一想該怎么辦?當然,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家長應該幫助分析指導。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錯了,那就明確指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接著啟發孩子向對方道歉。對于別的孩子的過失,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看他想要對方怎樣,并要引導孩子要有原諒對方的胸懷。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對待糾紛的真實態度,便于家長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3、讓孩子試著自己去解決問題,家長做堅強后盾。
其實孩子之間的矛盾很簡單,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計較,去處理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更不用家長親自上陣,非要決定勝負。討論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后,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己試著去溝通去解決問題,如果孩子自己把問題解決了,那當然好了。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再試一試其他辦法。如果孩子確實解決不了,那這時家長應該出面,找老師、或找對方家長溝通,并把溝通的過程和結果詳細告訴孩子。此后家長應保持高度關注,確認問題是否解決,有沒有后遺癥。家長的這種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既能給予孩子心靈的安慰,又能給孩子精神上的幫助,同時也讓孩子學會了與人友好相處。相反,家長的行事方式簡單粗暴,孩子無法得到良性的引導和示范,往往會采用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
4、解決問題后要鼓勵跟小伙伴正常交往。
友好地解決問題后,家長要鼓勵孩子與發生沖突和糾紛的小伙伴正常交往,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橫加限制。孩子是要長大的,是要走上社會的,不能因為一次小小的矛盾就限制交往,孩子有他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要尊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