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愿上學,建議家長要和孩子用心溝通,去感受孩子的內心想法,做孩子堅強的后盾,不要說教,只需要給孩子提供建議和幫助,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可以有效處理孩子的關系。然后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幫助孩子重燃熱情,去熱愛學習。
孩子不愿上學如何做心理疏導
當孩子抱怨不想學習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
1、傾聽并和孩子談論學習生活
每天抽時間多聽聽孩子的校園生活,少談論學習,慢慢讓孩子愛上學習。
2、每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要提得太高,每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如果孩子總是不能休息,反正學習了之后,也不能玩,干脆就慢點寫,長期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3、鼓勵孩子獲得成功
對孩子不提過高的要求,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比如,低年級的孩子學會拼音和常用漢字后,可讓他們給外地的親戚寫封短信,并請求遠方的親人抽空給孩子回信,讓他們嘗到學習的實際效用,這樣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4、讓孩子做老師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但是父母不要試著去教孩子,而是應該讓孩子來教父母,當小老師,讓孩子既把知識復習了,也培養了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5、和孩子討論他的將來,可激發他讀書的意愿
每個孩子,都會有對自己的未來的憧憬。做父母的,不妨讓孩子充分發表他們對將來的希望,不管是多么不切實際的想法。父母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具備哪些知識,讓孩子了解,為了自己的將來,目前辛苦讀書是必要的,從而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如何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1、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
很多孩子不愿意主動學習,是因為學習動機不明確,甚至有的孩子只學習老師教的那一部分,或者只是在課堂上保持學習狀態,其他時間都被浪費了,這時很可惜的,因為主動學和被動學,效果不一樣,主動學的孩子精神上是愉悅的,會事半功倍。
當父母發現孩子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時,切忌用強硬手段去逼迫、更不要打罵,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可以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告訴孩子如果沒有主動學習的精神,將來又怎么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呢?當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后,就有可能改變學習態度,主動學習。
2、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孩子
父母要學會“權利下放”,即把學習的主權交給孩子,比如讓他自己選擇學習的科目、自己選擇學習方式、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等,父母只需要監督就行,這樣監督也是寬松的那種方式。當孩子意識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時,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調動了。
3、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
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培養他的學習習慣,如放學回家休息了一會后,父母可以用溫和的語氣提醒,“你有作業嗎?”“今天老師講的新課你聽懂了嗎?”等等。
如果孩子一放下書包就拿起手機,也不要立馬嚴厲批評或是去搶奪手機看,而應該和藹地說,“你先把作業寫了”“你把明天要上的新課預習一下,手機等會再看十分鐘。”當父母堅持督促孩子,并把握度時,孩子能慢慢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孩子不喜歡讀書怎么引導
1、營造家庭閱讀的氛圍
為什么學習要強調學習氛圍呢?人都是群體生活的動物,喜歡群體活動,一群人做,自然就會學習著融入這個群體。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都愛好讀書,家庭必然會有很好的閱讀適合氛圍。多買一些不同類型的書放在孩子能夠容易看到的地方,這樣便于孩子隨時翻閱。
2、探索親子閱讀法
舉個栗子好像引導孩子看故事書,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家長都參與進來,一方面可以增進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可以了解到故事內容,而且孩子不容易忘記。這種學習方法的缺點是花費時間長,家長要有耐性。還有朗讀法等等根據孩子和家長情況可以拓展其他方式。
3、投其所好,帶動讀書
例如,女兒以前喜歡看電視,我就把與她所看電視內容有關的書買回來,結果她覺得書變得有立體感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慢慢體會出書比電視更能讓她享受的地方。她喜歡旅游等,每次去旅游前后我們都會查閱與所去地方有關的歷史、地理、人文知識。
4、獎勵驅動讀書
簡單點講就是讓他看書,完成后給予物質獎勵。但是不能讓他為了單純看書拿獎勵而看書,要讓他看完書了,寫讀后感或者讓他在全家人面前演講看書后的收獲。這樣不到鍛煉他看書,也鍛煉他口才、和膽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