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可以利用晚飯的時間、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以及跟孩子一起看電視、做飯的時間等與孩子交流。家長不僅可以面對面與孩子交談,還可以通過平臺進行,比如通過手機信息,肢體接觸、一起做游戲等形式進行。
高中生沉迷手機脾氣暴躁拒絕溝通
1、耐心勸導,積極溝通
孩子沉迷于手機,家長著急在所難免,但是在勸誡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方式。可以先和孩子溝通一下最近的心理狀態,排解孩子的壓力,然后再針對玩手機一事提出自己的建議。不要一味責罵,更不要對孩子說很多喪氣話,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2、適當的玩手機,注意勞逸結合
想讓現在的孩子戒掉手機,是絕對不可能的,放假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玩一玩,學習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根弦崩得太死,容易斷,還有一部分同學為了多一點復習時間,一直挑燈夜讀到大半夜。晚上睡眠不足,白天上課不能全神貫注地學習,導致身體素質差,所以一定要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保證學習的質量。
3、明確手機的使用時間和使用范圍
無規矩不成方圓,高中孩子沉迷手機的解決方法就是明確手機的使用時間和使用范圍。教會孩子掌握一些自我控制、自我暗示、抗拒誘惑的方法,以提高其自我約束能力。對孩子先采用定時法,也就是給自己制定一個玩手機的計劃,例如每天只玩半小時,過幾天習慣后,再把計劃調整為三天玩一次,一周玩一次,直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為止,老師和家長要多關心配合,給以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以促進孩子鞏固效果,消除不良行為。
4、不要打罵孩子
不管是沉迷手機還是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作為家長都需要平和一些對待,可以嚴肅批評,但不能打罵。因為這個時候的他們自我意識比較強烈,不喜歡被家長說教,打罵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使得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5、疏導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于高中的學生,還多少有點叛逆心理,如果我們一味的用強硬的態度去制止孩子玩手機,我想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們要慢慢的疏導他自己內心,讓他自己放下手機,留言讓他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做什么,將來想要做什么,想要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要讓他自己有一個方向給自己定一個目標,能讓他自己放心手機才是真正的放下手機。
高中生沉迷手機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
1、孩子缺少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獨又無處訴求,而手機里豐富的有聲有色的內容信息,沖擊著孩子的視覺和大腦,孩子更容易對此感興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獨、無聊和煩悶。手機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個娛樂伙伴。
2、娛樂方式受限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或者家庭教育意識匱乏,在孩子完成作業后,沒有對孩子做有益的引導,孩子找不到其他可以代替手機的更好的事情,手機因此成為了最方便的選擇。長期這樣,就導致高中生有手機癮的情況。
3、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孩子有一對“手機控”的父母,那多半孩子沉迷于手機,手機不離手也就不難理解了。
哪些行為表明孩子已經沉迷手機了?家長要注意!
時長不斷增加。孩子原本可能一次只玩半小時,但漸漸地增加到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甚至徹夜,而且想控制也控制不住。
干擾正常生活。“打游戲”“刷短視頻”都是一種行為,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都是正常的,甚至可能有助提升認知、調節心情。但如果孩子因為玩手機不去上學、不能完成家庭作業,還會失眠、焦慮,就是不正常的、病態的。
產生不當行為。如“撒謊”“隱瞞”——本來玩了但說沒玩,或本來玩了4小時但只說玩了1小時,并且因此而產生了“羞恥感”,覺得無法面對家長、老師,都是成癮表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