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經常被打罵影響肯定有,更多的我覺得是孩子性格,經常大聲吼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不愛交流,這樣長時間會影響孩子與你的關系,以后更加難管理,建議多跟孩子溝通,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對一些孩子犯的錯,也是多理解,耐心教育。
孩子經常被打罵會有什么影響
1、不自信,自我懷疑
很多情況下,孩子的犯錯,都是無意識的,而父母的過激反應,會在孩子的內心植入“自我懷疑”的種子,每指責一次,澆水一次;每打罵一次,施肥一次……你身邊總有那些孤僻、不善言辭的孩子,多半就有這樣的父母。
2、逆反心理、叛逆
有些時候,孩子的“錯誤”在孩子看來,出發點是好的,比如為了照顧一只小動物而上課遲到了;比如為了給爸爸媽媽準備生日禮物,而沒有及時完成作業;
比如是為了其他孩子不被欺負,才打架的;而當父母不問青紅皂白就枉加責罵,孩子只會認為父母不理解他們,嚴重了還會影響孩子到孩子的三觀。你說可不可怕。
3、安全感缺失
經常被父母指責和打罵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就會給孩子的潛意識里植入一個概念“父母愛我是有條件的,只有在我不犯錯,乖乖聽他們話,不忤逆他們的時候,他們才愛我。”
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念頭,就會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導致一系列的性格缺陷和人格缺失,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果曾經打罵孩子怎么彌補
首先,父母需要承認自己的錯誤。經常打罵孩子,說明父母曾經采用了錯誤的方法來管教孩子,這就需要父母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如此,父母還需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歉意,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是有錯的。這樣可以減輕孩子心中的不滿和惡感,為下一步彌補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父母需要跟孩子溝通。父母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孩子進行交流,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針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進行回應。通過這樣的溝通,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也會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導和教育。
再次,父母需要建立正確的管教方式。經常打罵孩子是不可取的,不僅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也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和焦慮感。父母需要學會采用正確的管教方式來指導孩子行為和思維的發展。例如,采用正面引導、激勵和獎勵等方式,鼓勵孩子做對的事情,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行為和思維習慣。
此外,父母需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父母,不僅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也需要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價值觀。父母需要用正確的言語和行為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正確的。這樣可以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環境。
再有,父母需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生活中,父母因種種原因可能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導致孩子產生焦慮感和挫敗感。對于這種情況,父母需要盡可能地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可以帶孩子去興趣班、看電影、去公園等,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彌補之前的錯誤行為。
最后,父母需要耐心和心態的調整。經常打罵孩子,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性格或態度的問題,需要反省和改變。此外,父母對于孩子的管教需要耐心和堅持,不能單純的期待孩子短時間內就得到改變。必須要有持續的耐心和心態的改變。
除了打和罵,家長還能做些什么?這3招很管用
很多孩子做錯了事情時雖然會犟嘴,但其實過一會兒了孩子自己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如果家長急著批評懲罰孩子,那么很可能會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故意和家長對著干,又或者不好意思承認錯誤。
因此,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冷靜冷靜,讓孩子罰站一會兒,好好想一想這件事。不過罰站的時間也不宜太長,一般來說10分鐘到30分鐘就夠了,否則反而容易起反作用。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不要打擾孩子批評孩子,就讓孩子自己冷靜一下就好了。
俗話說小懲大誡,有時候懲罰的行為是意義大于本身,因此,家長還是可以用打手心打屁股這樣的方式嚇唬嚇唬孩子的,但力氣一定要小,目的是要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知道自己錯了。
朋友家的書房里就放了一根看起來很“恐怖”的藤條,但是卻從來沒真正用過,最多也就是拿起來嚇唬嚇唬孩子,或者輕輕打一下孩子的手心,孩子就知道自己該收斂一點了。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取消原本對孩子的獎勵,比如孩子犯了錯,就懲罰孩子多久不許買新玩具,多久不能玩手機等。這樣的懲罰措施能夠大大地加強孩子內心的自我約束力,以后再想干壞事時,想到這些后果也就不敢造次了。不過這個懲罰方式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家長一定要狠心去執行,否則久而久之也就沒有什么作用了。
懲罰孩子不是為了讓孩子受皮肉之苦,讓家長出氣泄憤,而是要讓孩子能有所改進,能一點點地變優秀。如果家長懲罰孩子時更多地是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那么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常有限,反而會傷害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