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沉迷于在家玩游戲,是因為孩子空閑時間太多。假期了,孩子的學習任務不如上學的時候重,所以有的孩子就開始慢慢琢磨著玩游戲。要想改變孩子宅在家里玩游戲的境況,家長可以嘗試著讓孩子忙碌起來。假期了,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引導孩子學習一些特長或者是參加一些假期夏令營活動。慢慢地引導孩子走出家門,不在沉迷游戲。
孩子整天打游戲不出門怎么辦
1、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找到除了游戲之外和孩子的共同話題,了解孩子。
2、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培養孩子的興趣,如帶孩子去爬山、旅游、打球等,使孩子注意力從游戲上轉移。
3、正確引導孩子,給孩子規定每天玩游戲的時間,比如每天可以玩一個小時,時間到了,必須收手機,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定,第二天就不能再玩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需要家長按照規定堅決執行。
4、制定一個讀書計劃,選擇一些有益的書籍,比如一周讀完一本書,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
5、家長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會讓孩子也想玩手機,影響孩子。
為什么手機游戲如此吸引孩子
第一點:在游戲中體驗掌控感和控制感
這是孩子非常渴望的一種狀態,游戲恰恰能滿足他。現在很多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手機里,當孩子試圖跟父母溝通,但得不到回應。而游戲這種虛擬世界,不管他做什么都是能得到一個回應的感覺,這一點非常吸引孩子,會讓他感覺很好,尤其是被家長控制住的沒有自由的孩子。
第二點:在游戲中得到成就感,以彌補現實的失落。
練級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關了、得分高了、把一個人物養成到某個階段了,這一種成就感可能是對一些孩子來說,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少得到的。
這也是為什么經常會看到在學校里面成績平平,沒有什么特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容易迷戀游戲的。因為對他們來說,在現實社會當中很難體驗到那種自我成就感的話,在游戲當中經常可以對這一部分去進行一個彌補。
第三點:在游戲中找到歸屬感,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劑
平時在社交上面有困難的人,在游戲當中可能能夠更好與他人產生一種虛擬的聯結,至少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劑。
還有當身邊的小伙伴大部分人都在談論一款游戲的時候,這種同伴的壓力和來自于對于同伴認同的渴望,可能會很容易驅使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去做這么一個選擇。
第四點:在游戲中釋放現實中壓抑的攻擊性
孩子通過游戲,釋放了很多對于比如說社會的一些不滿(包括對家庭,對學校)。
假如說,你看到一些小孩,他在游戲當中給自己起了一個特別特別強悍或者霸氣的昵稱,但其實他在生活當中,是一個非常文質彬彬,甚至弱小的人。游戲當中去釋放對于這種現實的不滿,包括對于攻擊性的這一部分,也是非常強烈的。
第五點:游戲是一種低成本的自娛自樂
對于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很多錢,很多時候游戲在金錢這部分,它的入門的門檻很低。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很吸引的一點:我不需要從爸媽這里要太多的錢,我就能讓自己很開心。
四個方法幫助孩子重新熱愛運動
方法一:創建積極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是改變孩子壞習慣的有效工具。我們可以設立小目標,并為孩子制定獎勵機制。例如,鼓勵孩子每天進行30分鐘的戶外活動,連續堅持一周后,他們可以得到一次特別的家庭活動。這樣的獎勵會讓孩子感受到積極的變化,并增強他們改變壞習慣的動力。
方法二:以身作則,展示運動的快樂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如果我們自己也不愛運動,那么很難激勵孩子去改變。因此,我們需要主動參與運動活動,并將運動的樂趣傳遞給孩子。可以組織一次家庭運動日,一起進行戶外活動,教孩子體驗運動的快樂和健康帶來的好處。通過這種方式,孩子會逐漸理解運動的重要性,并產生積極的變化。
方法三:多元化運動方式,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點。有些孩子可能對傳統的球類運動不感興趣,但對音樂舞蹈或極限運動感興趣。我們要多角度觀察孩子,探索他們潛在的興趣點,并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通過滿足孩子的個性需求,讓他們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和成就感,他們自然會愿意放下游戲,投入到運動中去。
方法四: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建立健康習慣
與孩子共同制定運動計劃,讓他們參與其中,會增加他們的責任感和主動性。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每周的運動計劃表,設定目標和時間,并親自監督和鼓勵他們的達成。在孩子達成目標后,我們要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讓他們堅持下去,并逐漸形成健康的運動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