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可以和孩子溝通,玩是可以玩,但是得規定玩手機的時間,不能晚上長時間玩,對眼睛視力不好,可以做完作業,手機作為獎勵給他玩一會,可以看有用的視頻,不能沉迷游戲,學有用的知識還是可以的,一點不讓孩子接觸手機也不現實,現在是網絡時代。
孩子晚上熬夜玩手機怎么辦
1、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如果父母都喜歡玩兒游戲,刷手機,那么孩子也會認為這樣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爸爸媽媽都可以玩,我也可以吧。
所以孩子也會理所應當地玩著手機,父母雖然管教,但是孩子也會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教育,所以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這樣,父母的教育才有說服力,孩子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遠離手機。
2、給孩子定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也要做到賞罰分明,給孩子定好規矩,讓孩子知道違反了原則,后果也是很嚴重的,孩子有所忌憚,父母的管教也會更有力道,在平時,父母要給孩子規定好看手機的時間和場合,這樣才能抑制孩子玩手機成癮。
3、不要一棍子打死
很多父母為了杜絕孩子玩手機于是經常訓斥和打罵孩子不讓孩子碰手機,一點情面都不講,但是這樣做也會讓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感覺父母不理解自己,或者父母不愛自己這樣,孩子也會變得更加逆反。
所以針對孩子玩兒手機的問題,父母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畢竟現在是一個網絡時代,想要讓孩子不碰手機那是不可能的,父母要講究方法,對癥下藥,這樣才會有所效果。
孩子為什么會沉迷網絡
1、好玩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天生就敏感并尋求趣味性的事物。網游的內容就切合了趣味性,炫酷的特效、快速轉換的場景、吸引人的配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心。
2、尋求釋放、獲得力量
孩子在12歲以后的叛逆期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為6歲以前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手機成癮表面是手機問題,折射的是家庭教育問題。網絡游戲的即時獎賞效應和青少年缺乏可以替代的成長環境是很重要的原因。在現實世界中受挫,就會在網絡世界找成就感。
3、尋求人際認同
您可能會詫異,小屁孩兒也懂得游戲社交?沒錯,是的。4、5-6歲是孩子人際關系發展的敏感期。開始從一對一玩耍到尋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開始相互依戀。孩子可以和新結交的同伴群體談論游戲內容、視頻內容等,和家長無話可說是2種截然不同的社交狀態。
4、環境影響
當下的社會環境下,孩子們接觸到網游的機會很多很容易。我們聽到很多情況,孩子家中爸爸媽媽、或兄弟姐妹、甚至爺爺奶奶玩游戲,自己自然而然就開始玩了。
而游戲的簡單易操作性,對孩子來說是很容易入門的。如果說成人玩游戲是有選擇的,那么兒童往往是無選擇的,他們進入游戲世界,就像偶然聽到一首歌而后自己就會哼了一樣,非常自然。
家長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1、設定時間限制
家長可以在孩子的手機上設置時間限制,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這可以通過手機的家長控制功能或第三方應用程序來實現。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需要來設置不同的時間限制。
2、制定規則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手機使用規則,例如在學習和睡覺時間禁止使用手機。這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并減少手機對學習和睡眠的干擾。
3、與孩子溝通
家長應該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為什么喜歡使用手機,并幫助他們找到其他適合的活動。這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手機使用的影響,并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4、鼓勵孩子參加其他活動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加其他活動,例如戶外運動、閱讀和社交活動。這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并豐富他們的生活。
5、以身作則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減少自己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的時間。這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手機使用的影響,并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