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父母天天說孩子,會使孩子變得不愿意跟家長溝通,產生跟家長作對的心理,有些孩子會變得沉默,自卑,不再會跟家長交流內心感受。所以不要數落孩子,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利!
父母天天說孩子會造成什么心理影響
父母的嘮叨,有可能會使孩子失去傾聽。
在許多時候,家長看到孩子的問題,有可能是孩子天性的表現,不全是錯誤。如果家長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而是自己不停的說,那孩子就算有滿腹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也說不出來。就算孩子說出一些,家長反而會認為孩子在狡辯。帶來的影響就是孩子可能不會再有耐心去傾聽。
父母過度嘮叨,會使孩子不自信。
嘮叨,某種程度上是帶有指責的意味,是家長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將自己的期望和不滿發泄到孩子身上。長此以往,父母的不自信就傳遞給孩子,他們會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嚴重的會使孩子產生不自信。當孩子的負能力過多時,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發展。
父母的嘮叨,可能會影響親子關系。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孩子也一樣,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嘮叨不僅傷害親子關系,也使孩子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長還像小時候那樣管教孩子,只能加深親子關系的裂痕。
孩子長期被嘮叨,會積壓很多負面情緒,當情緒積壓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選擇性失聰”來保護自己。父母的嘮叨,用之有道,則為愛;用之無道,則為害!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帶有寬容、寬厚的態度,不要讓你的嘮叨影響孩子的成長。
家長嘮叨孩子大概出于幾個原因
一是過度關愛,即便孩子已長大,具備了自理能力,家長卻不放心,處處提醒。在孩子看來,你的反復叮囑就是嘮叨。
二是家長缺乏安全感,自卑或不自信,對孩子過分擔心,家長無休止地重復同樣的話,實際上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宣泄不安的出口。
三是家長控制欲望太強,親子關系不佳。家長希望孩子凡事聽自己的,按要求做,不給孩子說“不”的機會,并以說教的方式和孩子講道理,而當家長用盡辦法也不能說服孩子時,很可能以嘮叨的方式宣泄自己的無奈。
四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當孩子沒達到自己的期望時,家長認為孩子所說的一切都是在找借口,往往孩子的話還沒說完就開始數落,誤以為這樣的嘮叨是教育孩子。
不嘮叨、不說教,親子溝通應該怎么做
1、多做少說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在節目里說過,如果你想孩子孝順,那你就拼命對自己的父母好。父母自己做好了,比說一萬遍都管用。父母的榜樣,就是做好自己,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再比如,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如果大人不時刻抱著手機不撒手,孩子自然也就知道什么時候該放下手機了。
2、輕松聊天
嘮叨是父母單方面灌輸自己的想法給孩子,但是如果我們的想法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就起不到改變行為的目的。父母與其不斷地重復自己的命令,不如和孩子建立個輕松的聊天氛圍,讓孩子聊聊自己的想法,也解釋一下自己想法的原因,在雙向的溝通中,你的想法也能讓孩子不排斥。
3、給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
對于那些我們愛嘮叨的事情,我們提前約定,敢于放權,讓孩子計劃并負責自己的方法。比如寫作業拖拉,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放學后多久是ta的放松時間,給孩子一個鬧鐘,跟孩子約定好時間,鬧鐘一響,孩子就要去做作業了。
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空間,讓他自己去做選擇和判斷,能減少你每天的嘮叨,也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