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沉迷lofter,家長應該首先關注他們的實際需求,盡量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引導孩子正確地看待網絡,指導孩子利用網絡來學習、交流,豐富興趣愛好。
孩子沉迷lofter怎么辦
1、家長改變教育方式,多關懷孩子。
要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多關懷孩子的身心發展比一直揪著孩子的學習更容易教育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選擇,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孩子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強制性的讓孩子遵從自己的想法去執行,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敵對情緒,對網絡世界更沉迷。
2、多與孩子談心,進行溝通。
教育孩子最關鍵的在于與孩子溝通和交流,不論多大年齡的孩子,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永遠是教育成功的法則。正式談心要有主題、方法和環境。通過談心,要解決出現的問題,要用適當的談話方式,還要有安靜溫馨的環境。
在孩子開學之前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單獨跟孩子長談一次,態度平和,講事實,說道理。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即使不符合大人的心意,也要有計劃地引導,不能強制。
3、家長要心態平和、要疏不要堵。
首先要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在上網過程中應保持平靜心態,不宜過分投入。還要告訴孩子上網的壞處,并給孩子定個規則,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并不反對孩子適當上網玩游戲。
規則主要是:每天限制孩子上網兩個小時,而且必須是在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才能上網,如果周六周日,可以幫助家里完成一些家務活之后獎勵上網時間,要根據孩子的表現變化而定。
什么樣的孩子容易沉迷網絡
心理影響因素:
1、沖動、低自尊的性格:比如孩子情緒和行為容易沖動,自我評價低、自卑。這樣孩子對網絡游戲的控制力也會比較低,低自尊的孩子更容易沉浸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
2、神經質的性格:孩子自我為中心,容易受暗示,也是網癮的潛在風險因素之一。
3、不合群:孩子孤僻,喜歡獨處,人際關系欠佳,更容易上網尋求慰藉。
4、享樂主義:缺乏刻苦耐勞的精神,喜歡享受安逸,更更容易在網絡中尋求新鮮和刺激。
5、回避消極情緒、逃避現實:現實中遇到挫折,不敢面對,躲到網絡的世界中尋找自我價值。
社會影響因素:
1、對學習成績滿意度低:即使考得很好,家長不滿意,擔心孩子考不上重點學校;老師也不滿意,覺得孩子應該更有提升的潛力。當然大人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更應該對孩子的努力付出給予肯定,不要過分注重成績的高低。
2、不安全的依戀風格:比如嬰幼兒時期的回避型依戀、反抗性依戀。
3、缺乏親情:家庭不和睦,父母對孩子漠不關心。
家長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遠離手機網絡呢
1、增加人際交往
獨生子女的父母可以多試著鼓勵孩子與其他同齡小伙伴一起玩耍,多與別人交流、溝通,從而也會相應地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如此一來,既幫助孩子收獲了友情,又減少了對手機的依賴,何樂而不為。
2、轉移注意力
家長若是發現孩子正沉迷在手機世界中,及時抽出時間去了解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比如跳舞、踢球等等。快速地幫助孩子將其對手機的興趣轉移到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讓孩子遠離手機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特長。
3、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
孩子在成長中都是渴望得到關注與理解的,然而生活壓力的不斷變大,家長們在忙于工作的同時就會忽略掉孩子的精神需求,當孩子想要和父母溝通的時候卻總是不見人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到孤獨寂寞,只能通過玩手機來緩解這種負面情緒。家長在工作之余,一定要記得隨時關注孩子各方面的變化,積極引導孩子學習,拒絕手機的誘惑。
4、多和孩子進行溝通
小孩子喜歡玩手機游戲是很正常的,當家長看到這類情況時,先不要指責、批評孩子,應該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其內心想法,幫助他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5、適當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
當小孩子向你提出想要玩手機時,你可以對他提出要求,只有達成某一目標后才允許玩手機,設置玩手機的時間。若孩子需要查詢相關學習資料時,你可以在旁多陪陪孩子,幫助其養成用手機學習的自覺性,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