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雖然家長這時候要冷靜應對,但是對于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家長必須要很明確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指出,要告知孩子這種行為必須要嚴厲禁止。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么教育
1、冷靜處理:孩子總偷東西怎樣心理疏導?當發現孩子偷東西時,家長首先要冷靜,不要急于責罵和懲罰。急躁的反應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和羞愧,從而不敢承認錯誤。
2、了解真相:與孩子進行平靜而真誠的對話,了解他們偷東西的原因。這有助于家長找出問題的根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3、引導認錯:幫助孩子認識到偷東西是錯誤的行為,讓他們明白這種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如失去信任和面臨法律制裁。
4、鼓勵歸還:如果條件允許,鼓勵孩子主動歸還偷來的東西并道歉。這不僅是糾正行為的一部分,也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勇氣。
5、設置明確的規則:在家庭中制定明確的行為規則,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可接受的,并解釋為什么。同時,要一致地執行這些規則。
孩子為什么喜歡偷拿別人的東西?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大都是家長造成的
第一個原因:沒有幫孩子形成物權意識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忽然不愿意分享,對自己的東西會有界限感,比如說我喜歡的玩具我不能讓別人碰。如果媽媽總是擅自把孩子的玩具送給別人,強迫孩子分享的話,這就會讓孩子的物權意識沒有及時的生成,這會導致孩子覺得我喜歡的東西別人想要就拿,那別人喜歡的東西我想要我也要拿。
所以他去偷拿同學的東西的時候,他內心里面并不覺得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他只是覺得我喜歡,我需要我就要拿。
所以建議家長不要輕易地把孩子的東西去分享給別人,孩子愿不愿意分享,家長需要去鼓勵和引導,不要強迫。
第二個原因:孩子的匱乏感
有些家長對孩子管教非常的嚴格,比如說孩子小的時候從來不給孩子吃零食,即使帶孩子去野炊的時候,其他的小朋友都在吃零食,但是家長卻嚴格的管著自己的孩子不給吃!
這會導致孩子內心存在著非常強的匱乏感,他心里面很想要,但是父母又不給的時候,在這種強烈的驅動之下,可能就會把手伸向他看得到的東西。
第三個原因:父母過于粗心
很多父母,自己的錢包里面有多少錢是不知道的,所以孩子在四五歲,剛剛懂得錢可以買東西又不太了解不能偷偷拿錢的時候,他看到父母錢包里面的錢就會自己拿出去買東西。但是父母從來沒有發現也沒有責罵他,也沒有批評他,這會讓他覺得只要我想要什么我拿就行了。
所以到他上學之后看到同學的東西,而他自己又需要的時候,他就會隨手去拿,他覺得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第四個原因:父母不恰當地哭窮
舉個例子,一個7歲的小女孩總是偷偷地偷別人的零花錢,偷的也不多,就是偷一塊五塊,然后把這些錢全部塞到自己的枕頭底下。有一天在檢查孩子的寢室時就發現,這個小女孩枕頭下面藏著很多的錢。
后來他跟這個小女孩談心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小女孩的媽媽經常在家里面跟小女孩說家里面窮,讓她學會節省,家里面非常的困難,父母非常辛苦才賺到一點點錢,所以要學會體恤父母。
而小女孩之所以偷偷拿別人的錢存起來,就是希望到結業的時候自己能夠給媽媽存一筆錢,這樣媽媽就不用那么困難了。小女孩的本心其實是體恤媽媽,但是這樣的錯誤方式卻源于媽媽在孩子面前無止境地哭窮導致的。所以孩子為什么會偷偷拿別人的東西,極有可能原因就在家長身上。
如何教育孩子不要亂拿別人的東西
第一,我們首先要讓孩子建立物品歸屬權的概念。父母要明確的告訴孩子這個東西是屬于誰的,誰就是東西的主人,其他的人對這個物品并沒有擁有或者使用的權利。
未經主人允許把東西拿走了這種做法就是不尊重他人、不禮貌、不誠實的表現。通過不斷的溝通教育,讓他們逐步建立一種物品歸屬權的概念。
第二,通過實際的溝通示范讓孩子學會與他人溝通。家長可以教授孩子具體的與他人溝通獲取使用物品的方法。讓孩子學習在拿別人東西之前首先征求對方的意見,比如可以讓他先詢問物品主人是否可以讓自己拿走。
并且,家長在孩子被拒絕的時候可給予一定的解釋和安慰,幫助和疏導;讓孩子逐步學會心理調節,降低期望值。引導孩子當一樣東西得不到的時候,也不要太過的悲傷或難受。這樣既能夠一定程度滿足孩子的愿望,也可以提高他的交際能力。
第三,別人借給你的東西始終是別人的,借的東西就一定要歸還,損害了要賠償。作為家長,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借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歸還。這樣才能讓孩子有良好的養成習慣,建立良好的品格。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及時的糾正,并帶孩子進行道歉和改正,讓孩子第一時間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從而改掉這個錯誤。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