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那你應該和孩子好好探究一下,為什么不想上學,是學校有人欺負還是覺得枯燥,又或者是他有自己的目標,作為父母應該和孩子好好談一談。
18歲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家長怎么辦
1、家長與孩子好好溝通溝通。家長要坐下來好好地問一問孩子,到底是為什么不想上學,假設孩子不愿意答復,或者是便是認定了不想上學,家長這時候就要進行思想教育,經過一些身邊的事來告知孩子,清晰的讓孩子知道自己不上學之后會怎么樣,要承當的效果是什么,細心地跟孩子溝通,讓孩子告知家長自己不想上學的緣由。
2、家長要認可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家長在平常要依據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找到孩子的閃光點,認可孩子的盡力和前進,培養孩子的自傲心。因為孩子現已大了,家長不是做幾回就有作用的,家長要堅持到底才行,至于要多久就要看家長的智慧了。
3、家長要增強校園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家長要讓孩子感覺到,校園不僅僅是枯燥的學習,而學生的校園生活不僅只約束在課堂。教師在課余時間能夠依據孩子的不同喜好,也會陪著孩子進行豐盛多彩的各種文體活動、競賽等,豐盛孩子的校園生活。
4、能夠帶孩子去體會一下生活。你能夠讓他到社會上去鍛煉一下,特別是到工地上讓他去吃苦,感受一下沒有常識文化也沒有文憑,就只能找這樣辛苦勞累的體力活,再帶他到比較高檔的寫字樓,去看一看那些精英人士作業的狀況,讓他對比一下,就能知道要不要讀書了。
18歲孩子叛逆怎么處理
1、任何時候,做好自己,樹立榜樣
我們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的言行舉止會被孩子模仿,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當我們指責孩子的時候,其實亦是在指責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只有做好自己了,才能更好的引導教育孩子。
做好自己不是說要做“滿分家長”,而是把當下力所能及的事情處理好,把需要孩子學習的事情做好,不必每時每刻關注孩子,多提升一下自我,培養可以持之以恒的興趣愛好,以積極的心態和平穩的情緒面對困難,如此才會起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作用。
2、學會放手與尊重
不論18歲是否還在叛逆期,面對法律意義上的成年,我們首先就是學會放手,減少過度關注和無處可放的控制欲。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就讓他去實踐,去嘗試,遇到困難和挫折很正常,我們只需要讓他知道父母是堅強的后盾,他尚且還有試錯的機會,而挫折與困難也都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寶貴經驗。
適當放手,避免大包大攬,營造邊界感,便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尊重他作為一名獨立成年人的人格、意愿、喜好、隱私,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之后,亦會尊重父母,人與人的相處模式永遠是雙向的,一些自以為的對他好,他不一定會接納,而打從心底的尊重和信任,才是引導孩子度過叛逆,健康成長的關鍵。
18歲孩子的心理特點
1、對權利的渴望
為什么小孩子都喜歡向父母要權利這個東西呢?小的時候不挑不選,長大了反而喜歡提意見,弄的親子關系不合。實際上,這是孩子在發出“權利渴望”的信號,他們之所以羨慕成年人,渴望自己長大,正是因為權利的擁有讓他們覺得自由,比如幾點睡覺再也不需要向父母報備,這就是孩子青春期最向往的事情。
2、自尊心強
親子關系在青春期達到矛盾的最高點,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彼此之間不愿意退讓和服軟,家長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和威嚴,而孩子同樣會因為自尊心的強烈影響,變得不屈從。這在家長看來不容易理解,可是看看自己身邊的孩子們就會發現,這是青春期孩子都有的面貌。
3、情緒波動大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波動,而且表現為兩極性,即有時心花怒放,陽光燦爛,滿臉春風,有時愁眉苦臉,陰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臉”來形容,父母在碰到這種情境時,千萬要冷靜,否則很容易發生沖突。
4、厭學心理
厭學是青春期孩子最普遍的心理他都。具有厭學心理的青少年所表現出來的對學習的情感上的疏離及行為上的消極令無數家長無所適從。每個家里有厭學心理的青少年的家長都想幫助自己的孩子走出陰影,因為操之過急,或方法錯誤,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5、自我意識出現質的變化
青春期的孩子對于“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說,兒童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基本是服從成人意見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則完全不同了。他們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熱衷于思考自己的優點、缺點、特點……顯得十分“自戀”,同時又經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為自己不夠“完美”而沮喪。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