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要改正和解決孩子的這一問題,決對不能心急!一定要想辦法慢慢的去引導,糾正解決!家長最好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抱有謙卑的心態,寬擴的胸懷,端正態度!去認真思考,查找原因,及時改進!然后再去充實自己,看書學習,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認識和覺悟!
孩子沉迷游戲不想讀書怎么辦
第一步:多關心孩子
當孩子沉迷網絡游戲的時候,大多是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讓孩子無法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在極度缺乏親情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會選擇去游戲廳尋找安慰,因此當父母發現孩子叛逆,不愛學習,沉迷網絡的時候,父母不要急著去打罵孩子,而應該多給孩子疑問關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第二步:因材施教
當孩子沉迷于游戲的時候,父母可以選擇對癥下藥,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玩游戲,并且在和孩子培養共同愛好的時候,不要忘記了適時的對孩子灌輸教育知識,讓孩子明白,不要為了只圖一時的安逸,而賭上自己的整個人生。
第三步:讓孩子勞逸結合
當孩子“網癮”比較嚴重的時候,父母可是和孩子約定,當孩子在學習之余可以給孩子適當的休息時間讓孩子自由安排,但是孩子在正常上課的時候,要專心學習,不要耽誤了學業。
為什么孩子會如此癡迷游戲呢
第一、游戲入門快
游戲開發商為了吸引玩家會將剛開始的游戲難度設置得比較低,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不用耗費過多的精力就可以直接上手,而在熟悉操作之后,就會讓玩家感到非常自信以至于更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第二、能帶來滿足感
游戲來源于生活,但相對于平淡的生活場景來說,游戲可以設置許多種給人帶來刺激感受的場景,比如說打落飛機,超速飆車,打怪升級等等。而這種新鮮的游戲體驗會讓玩家產生一種莫名的愉悅感,而且也就會對后續的游戲進程非常期待。
第三、能帶來成就感
游戲中最讓人沉湎其中的就是即時獎勵機制,只要玩家完成相應的任務就能獲得獎勵。等到游戲結束之后,玩家還可以立即看到結果,比如成績排名,裝備升級等等。這種反饋是很迅速的,是在短時間里就能獲得的,而玩家為了獲得獎勵,就會持續地朝著目標努力,進而獲得成就感。
第四、能帶來獲勝的快感
任何人在游戲中都是以實力取勝,跟顏值,身份地位這些外在因素沒有關聯,或許有些人在生活中遭受了重大的打擊,從來沒有體會過勝利的喜悅,但在游戲中卻很有可能成為受人崇拜的高級玩家。
所以,游戲之所以能夠讓人沉迷其中也是有道理的。在本質中學習和游戲是類似的,都是通過完成任務進而獲取獎勵的過程,但為何游戲比學習更受到歡迎呢?這背后還存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本能效應。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1、營造家庭學習氛圍
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要想孩子少玩游戲,首先家長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不要在家里,在孩子面前長時間地刷手機、玩游戲,成為手機的奴隸。
父母有讀書習慣、家里有讀書氛圍的家庭,孩子愛看書、愛學習的機率更高。優秀的家長會在孩子學習時,也拿起書陪同孩子,讓孩子認為讀書不僅是自己現階段的事情,而是終身的追求。
2、激發孩子內驅力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主要在于引導,而最終目的應該是培養孩子自身主動學習的內驅動力,不斷打破舒適區進入學習區,以實現自我成長。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學生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學習來儲備知識,為今后的人生可以創造無限可能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游戲,只是閑暇放松時的調劑品。
內驅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孩子由不愛學習到愛上學習也不是可以“一鍵切換”的。家長要對自己耐心,有信心,給孩子調整心態、轉變行為的時間。短期的變化不足喜,長期的堅持才更有力量。當內驅力逐漸形成,學習區不斷變為舒適區,就形成了“學習-成長”相互促進、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環。
3、樹立階段性目標
長期的、宏大的學習目標往往讓孩子感到絕望。借鑒游戲設計中的即時反饋機制,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設立學習的中短期目標任務,這個目標有兩個要求:一是要具體,因為具體的目標才能夠衡量和檢驗;二是通過“跳一跳”能夠實現,不能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也不能是超出能力范圍難以達成的。
在孩子朝著既定目標努力的過程中,家長應該不斷肯定、鼓勵孩子的付出,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努力并沒有白費。而在孩子達成目標后,可以通過小小的獎勵讓孩子鞏固自信,有更強的動力繼續迎接更大的挑戰。
4、樹立成長性思維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習的成效同樣不是立竿見影的。樹立成長性思維,就是要將成長的眼光放長遠,同時能接受短期內可能見不到效果的努力。
學習不能急于求成,也沒有偷懶的速成法則,而要腳踏實地,仰望星空,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心態蓄勢待發,以“修行自我,未來可期”的自信實現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