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認真寫作業是長期以來養成的一種不良習慣,要改變這種不好的的習慣不是幾句話就能改變的,需要父母有耐心的和孩子多進行溝通的疏導,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逐漸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小孩不認真寫作業怎么辦
1、逐漸延長專心時間。如果孩子只能專心10分鐘,家長可以鼓勵他"要不要再延長5分鐘",慢慢可以延長到15~20分鐘。可在書桌前放定時器或鬧鐘,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目前的"定力"。
2、寫筆記、劃重點。讀書時寫筆記、劃重點、念出聲來,都有助專心。
3、驗收學習成果。當孩子"宣告"讀完書或做完功課時,父母不妨抽查、提問一下,如果發現孩子只是敷衍了事,應要求補齊。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知道,專心念書只要用很少時間,心不在焉卻要付出幾倍的時間,聰明的孩子自然會選擇專心。
4、少使用電子產品。計算機、電視、電玩雖不會直接導致注意力不集中,但孩子習慣了充滿聲光的刺激,就不易靜下來品嘗書本的知識。所以要盡量讓孩子少接觸電子產品。
5、保持好心情。"情緒會直接影響注意力。"成年人如果情緒低落、煩躁、沮喪,就很難集中精神,孩子也是。因此,家長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更要多關心孩子的情緒,幫他們排解抑郁,孩子的學習才更有效。
幾個養成專心習慣的方法
1、停止在孩子學習時打擾孩子
這包括在孩子寫作業或玩游戲時,家長給予的一切“問寒問暖”,還包括他寫作業時,你不斷的叮嚀和糾正。“什么?不能糾正孩子?”,對,你沒看錯,就是在孩子寫作也期間,你不要不停的糾正他的對錯。你可以規定孩子做10—40分鐘作業之后休息一下,休息期間,態度平和的告訴孩子,在剛才那個環節,值得被表揚的點是什么?應該注意的點是什么?下一個時段中媽媽希望看到怎樣的狀態,提出你合理的要求。
2、確保孩子做的作業都是他會的
其實孩子作業內容應該都是他們能hold住的,只是有時候孩子理解不到位,所以他覺得他不會。我們可以在孩子做作業之前,帶孩子先通讀一遍作業內容,尤其是數學應用題,要帶孩子先審一遍題,再給他完整的時間去做題,在做題期間如果孩子又發現不會了,把剛才的審題又忘了等等情況,那就跳過去做下一題。如果確實不會,就在最后,給他把題再講一遍,會了理解了,再做。
3、設定記時機制
在孩子做題時,你悄悄的給他記個時間,在他做完一個時段的“任務”后,告訴孩子“你做一道應用題用了2分鐘”,算出他當晚作業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告訴孩子“我們挑戰一下自己,爭取在這個時段完成”,與孩子達成共識。
4、家長只表揚不批評
前面兩點是解決大腦得到暗示就行動的問題,反復強化給孩子的是“拿到作業——在完整的時間里趕緊寫”。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回路中的最后一點,“獎酬”!很多人會誤解,獎酬就是給孩子什么物質獎勵,其實不是的。我在課堂上,給孩子的是一個大大的擁抱,并告訴他“你挑戰成功了耶”。
我從不會批評孩子,他這次沒達標,我還是會先表揚他做的好的地方,再給他提出新的行動要求。相信我,孩子都是會很努力的向我們的要求逐漸靠攏的。
給孩子最大的獎酬,就是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認可,讓他自己感覺到自己在進步。
如何培養孩子自律意識,讓孩子認真自覺完成作業
1、羅列事項并按輕重分配
父母可以把孩子每天需要做的事情,都寫到紙上,然后讓孩子按照輕重和先后順序,自行分配。這樣孩子便可以抓住重點,節省時間,避免出現寫作業不認真和拖拉的情況,并讓孩子變得有自律性。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需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抓起。告訴孩子,那些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那些事情父母可以幫忙,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這樣孩子便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還省的父母不斷的催促和幫忙。同時,還很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手腳勤快,愛勞動的孩子。
3、讓孩子列出時間表并執行
父母把孩子一天當中,或者一周內每天需要完成的事項,讓孩子以紙質的方式一一列出來,并寫好對應的時間。然后,把孩子的時間表張貼到孩子的書桌前,讓孩子每天按照時間表來執行。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孩子的時間,還可以讓孩子做事更有效率,慢慢的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