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想讓孩子不玩手機,那么首先你要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尤其是游戲,多陪陪孩子,看看孩子的需求,或者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因為孩子的很多行為是模仿大人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
三招讓孩子不玩手機
第一招:引導代替禁止,協助孩子做出改變
對于總是玩手機、看電視的孩子,相信很多家長的做法和鄰居是一樣的,總是用批評和明令禁止的方式,想讓孩子聽話。但家長們發現,這樣做不僅無法從根源上改變孩子沉迷手機、電視的問題,還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孩子沉迷手機和電視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恰恰不是禁止,而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手機、電視使用習慣。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約定每天玩手機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孩子可以隨意使用手機,但在此時間段之外,就要遵守要求,遠離手機。
再或者,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設置每周的家庭觀影日,每周固定時間,家庭成員一起觀看影視劇。
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孩子規范手機和電視的使用習慣,也能陪伴孩子,引導孩子觀看正能量的影視劇,同時也不會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
第二招:豐富資源,培養孩子的其他興趣
除了正確引導孩子,家長們還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孩子為什么會沉迷手機和電視?很多時候,孩子整天看手機、看電視,也是因為除了看手機、看電視,孩子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因此,想要孩子遠離手機和電視,家長可以多帶著孩子去見識不同的事物,感受不同的項目,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另外,家長可以在家里多準備一些孩子喜歡的書籍,孩子感興趣的繪畫工具、手工工具或者拼圖工具,讓孩子有豐富的資源可以使用起來。
第三招: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正處在模仿和學習的階段,他們會瘋狂地從外界汲取知識,也會模仿身邊人的行為習慣。如果家長本身就喜歡追劇或者玩游戲,并且在孩子面前毫無顧忌地玩手機、看電視,那孩子一定也忍不住。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想要孩子遠離手機和電視,家長自己首先要做到。
因此,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要以身作則,遠離手機和電視,就算是緊急的工作,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處理,可以去自己的工作間或者臥室。
當家長不再玩手機、看電視,而是全身心陪伴孩子,孩子自然也會融入溫情的氛圍中,逐漸忽略手機和電視的存在。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良行為也預示著家長做法的不當。想要孩子遠離手機和電視,家長們需要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手機和電視的使用習慣,幫助孩子找到更多其他的興趣。
孩子沉迷手機和父母脫不了干系
孩子們沉迷手機,實際上是因為心理上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在車上公共場合里,家長正拿著手機玩兒的認真,旁邊孩子一個人無聊地坐著,孩子纏著家長陪他玩兒,家長就會頭都不抬的說一句,別吵別鬧,或者直接塞給孩子一部手機。我們看到家長和孩子的互動變得很少,缺乏樂趣,孩子們對家長的依賴變少,發現手機更好玩,當然就開始沉迷手機了。
小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機游戲,成人們都難以拒絕,更何況孩子?因此孩子沉迷于手機游戲,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缺乏管教。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使孩子缺乏一定的規范和自我控制力。
缺少高質量的陪伴也是造成孩子沉迷手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為80后90后的父母仔細想一想在沒有手機的年代,父母都是怎么陪伴我們的?爸爸會帶男孩子去河邊摸魚,媽媽會帶女孩子翻繩、跳皮筋……這些都是我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不是因為當時那個事情多有趣、那個游戲多好玩,而是因為那是和父母在一起。
親子關系需要交流溝通以及互動,這是父母和孩子建立聯結的過程,也是加強孩子內心力量的過程,手機絕對無法取代。
孩子沉迷于手機的危害家長要知道
1、視力水平下降
孩子長時間看手機,對孩子的視力是極大的考驗。雖然手機中的輻射對人體并沒有過大的傷害,但“積少成多”孩子長時間沉迷于手機,再少的輻射最終都會給人體帶來傷害。長時間玩手機的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視力水平的下降。
2、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孩子長時間地玩手機就只是沉迷于自己與手機的世界里,減少了和小伙伴玩耍的機會,不能掌握與人交往的能力。導致不會與人交流,不會與人交流就再次拿起手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更是不利于孩子將來的正常發展。
3、不利于心理健康
電子產品中的一些內容并不適合孩子觀看,而孩子年齡小“三觀”還并沒有完全形成,對于一些是非對錯也難以有清晰明確的判斷;對于手機中的一些人的言語、行為就會產生模仿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往往是與孩子的身份不相符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