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積極分析孩子為什么不聽話,比如是不是父母發出的指令行為本身就有錯誤或者言不由衷,沒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或者孩子出現了叛逆,進入青春期,也有獨立的意識,如果有以上的問題,要對癥進行處理,無論是誰的問題,都應該及時改正。
現在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1、平等相處
把孩子放到成人和朋友的位置,而不是自己的私有產品,試想如果和工作中的伙伴或者朋友產生分歧,為什么我們能克制住自己的態度,盡可能地用文明的方式解決,緣于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平等。
孩子是最近的親人,可謂是“愛之深,責之切”,看見孩子不聽話就不由自主著急,用與成人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對話,和風細雨地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達成共識,孩子也會覺得家長很民主。
2、學會放手
孩子畢竟要長大,過多地控制,所謂地“聽話”會讓孩子失去主見和創造性,不以舊眼光看待孩子的新想法,父母在某些事情上不一定比孩子高明,想讓孩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父母也要學會接受新事物。
相信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更多的技能來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世界和行為的能力,不斷地磨煉成熟。
3、試錯也是前進
父母總害怕孩子失敗,苦口婆心地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可孩子就是不聽,我行我素。父母是一番好意,可孩子不領情,讓父母很苦惱,擔心孩子吃虧。
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積極主動的目標,在一些小事情上和父母有分歧,堅持自己的想法,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試錯的權利,如果效果不理想,聰明的孩子會變通調整,不再一根筋,真實反饋比一味地說教更有用。
4、不爭輸贏
和孩子相處放下爭輸贏的心,父母贏了,也是輸了,證明自己的高明是貶低孩子的低能,更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語言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保持快樂的好心情,擁有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精靈,有各自的聰明才智,學會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特長,而不是緊緊盯住短板,一味地指責孩子不聽話,不貼標簽,讓孩子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做更成熟更理性的父母,孩子不聽話時,換位思考,不鉆牛角尖,做好情緒管理,順勢引導,推動孩子的健康發展,家庭和諧。
孩子為什么不聽話
既然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那就來分析一下內在的原因。原因無非有兩個,一個是不愿意聽,因為覺得父母說的不對;另外一個是不想聽,因為孩子有自己的主見。
孩子的想法并沒錯,但家長卻不這么認為,在父母看來,“我的決定都是為了你好,你還不聽話,你對得起我嗎。”
父母的想法過于主觀,并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考慮,并沒有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當孩子有逆反情緒時,家長反而不樂意了,還把錯怪到孩子身上。
所以,孩子不聽話的根源在父母身上,要改變就要先改變父母。
家長和孩子“硬碰硬”,會對孩子產生什么影響
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孩子如果變得叛逆,家長的第一個想法肯定就是要繼續嚴加管教孩子,甚至是比之前管教得更加嚴格,認為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之前自己管得太松了,讓孩子有機可乘。但是事實上,孩子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孩子被管得太嚴了,壓抑了孩子們的天性,才會導致他們的逆反。
如果家長長期如此還不知道改正的話,那么肯定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到最后變得家長真的無法管教,等到了那時候各位家長可能就真的無計可施了。
孩子沒有主見
很多家長都喜歡為孩子做決定,畢竟自己的社會經驗豐富,為孩子鋪好路,以后孩子里可以少走彎路。但是家長如果長期這樣替孩子做決定,沒有給孩子她們自主選擇的機會,這對于孩子來說就是剝奪了她們獨立自主的機會。
這樣持續下去,孩子由于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只會變得缺乏自主意識,以后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來做決定,即便長大了也會沒有擔當,根本就沒有辦法獨立處理事情。
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況
對于孩子的心理影響最大的其實就是家庭氛圍,和諧美好的家庭氛圍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是好的,孩子會變得陽光開朗。但是如果家長在家里長期壓迫孩子,和孩子吵架,管教孩子,孩子的心理肯定也是昏暗的,長期這樣得不到改善,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而且家長如果經常和孩子“硬碰硬”,那么兩個人之間的親子關系肯定也是不好的,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和家長說,堆積在心里的事情越來越多,再加上家長的施壓,對于孩子的心理來說是極大的傷害。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