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中生已經到青春叛逆期的年級,這個時候很多孩子與父母的聯系會變得越來越少了,加上網絡和一些娛樂活動的誘惑,難免會對于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有的甚至不想上學了。這種情況是父母們最擔心的,那么面對初中生不想上學有什么解決方法呢?讓我們一下來往下看!
初中生不想上學有什么解決方法
第一,在周末、節假日和假期,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鍛煉,通過體會工作的不易,來喚起孩子的學習熱情。
很多不想上學的初中生,主要是生活太過于安逸,父母的疼愛有加,尤其是生活在富有家庭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體會不到工作的辛苦,不知道社會的復雜和艱辛。
如果是出于對孩子的疼愛,讓孩子不再出現厭學的狀態,有其是打消孩子消極學習的情況,那就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鍛煉,提早感受一下社會的艱苦,然他們嘗嘗社會工作的苦頭。
我相信大多數孩子都能夠在這其中學習到一些新的感受,通過這些實踐鍛煉,他們才能認清只有讀書才是今后唯一正確的道路,如果不能完成學業,今后將只能做很辛苦的工作。
其實,對于這個措施,已經有不少的家長已經在使用,那就是每當到了寒暑假的時候,就給孩子報名參加夏令營或者冬令營,讓孩子過集體生活,接受一下軍事化的管理,這樣有助于提高個人的思想認識,從而重新拾起對學習的熱愛。
如果沒有條件去報名參加夏令營或者冬令營,也可以報名參加其他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總之一點,就是要讓他們體會學習對于工作的重大意義。
第二,進行嚴格的家庭教育,跟孩子約法三章,通過一定的獎懲措施來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逐步降低厭學情緒。
俗話說,只有教不會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和父母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作為父母來說,孩子的厭學,與家庭的教育和父母的引導有一定的關系,如何解決孩子厭學問題,光靠學校老師還不行,必須要依靠家庭的教育。
對于搞好家庭教育,我的建議就是要跟孩子約法三章,建立家庭制度,通過一定的獎懲措施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熱情。
例如,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每天的作息時間表,規定好哪些時間段是孩子的學習時間,哪些是孩子的玩耍時間,當孩子履行約定達到一定的目標后可以享有相應的獎勵。
作為父母來說,也要以身作則,在孩子學習時,不能自己想著去玩手機,也要一起跟著孩子來學習,用榜樣的力量來引導教育孩子,喚起孩子內心的學習欲望。
厭學情緒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是一個長久的過程,父母在這其中肯定或多或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當孩子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之后,父母一定要及時改正,以身作則,爭取改變孩子的學習面貌。
第三,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協商,請老師給予積極關注,通過學校教育引導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
學校教育是改變孩子厭學情緒必不可少的關鍵,尤其是孩子的班主任,對于孩子的學習情況十分了解,家長可以尋求班主任老師的積極關注,以適當的方式來改變孩子的學習面貌。
例如,讓孩子坐在前排位置,安排與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或者很愛學習的同學坐在一起,在課堂上多進行鼓勵表揚。
如果是住宿的學生,還可以調整寢室安排,把孩子安排到學習氛圍比較好的寢室去居住,通過身邊的先進典型和學習模范來進行引導教育,從而到達改變厭學情緒的目標。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給孩子另外找一個學校學習,換一個學習環境,通過學習環境的改善來降低厭學情緒,這也是一個辦法之一。
另外,作為家長來說,要時常與老師保持一定的密切聯系,對孩子的學習表現等情況進行跟蹤了解,這樣也有助于改善厭學情緒。
這些是厭學的常見表現,看看你的孩子有沒有!
1、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
沒有明確學習目的的學生,往往是家庭條件優越,貪圖享樂,怕苦怕累,講究生活享受,甚至有的學生價值取向偏差,自私自利,這些學生最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而缺乏堅強意志和進取精神的學生,在繁重的學習面前自然沒有了原動力,即使這些學生每天按時到校,也無法擺正學習態度,抄作業,應付學習現象嚴重。
2、逃學曠課不到校,學習興趣轉移。
小學生升入中學,學校任務加重,厭學學生本身基礎較差,又不勤奮,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低,又由于學科逐步加深,無法承擔學習壓力,遲到、曠課時常發生,最終走向輟學。
這些學生大部分曠課時間幾乎都在網吧、游戲廳等場所度過,如果老師和家長都察覺不到,那玩電子游戲、上網聊天便取代了學習興趣。因此玩電子游戲、上網聊天是造成學習興趣轉移的第一大殺手。
3、學習成績不理想,存在自卑心理。
厭學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一些學生曾經努力過,但由于基礎差,學而無成,放棄努力;還有一些學生不愿學,課程出現脫節,隨著學科知識的深入拓廣,在學習上落伍,開始厭學。
這些厭學學生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常常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和指責。長期得不到家長、老師的理解和愛護。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寧愿做落后學生,產生自卑心理。
4、學習活動不參與,周圍關系緊張。
厭學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沒有成功感,逐步遠離了學習活動。
在家里,不愛學習的行為經常被家長斥責,如孩子與家長無溝通渠道,那么學生的性格就會變得孤獨、內向、壓抑,并把自己孤立起來,孩子與家長的關系緊張。
在學校,由于學習成績差,又不經常參與學習活動,往往不被老師重視,批評總是多于表揚,對立情緒加重,學生與老師的關系緊張。
在班級,每個學生都在抓緊時間學習,這與自己學習成績差,不愛學習形成鮮明對比,自己周邊的朋友減少了,自然不自然開始脫離群體,與同學關系緊張。
5、日常學習不用心,違紀現象嚴重。
有厭學行為傾向的學生,常常表現為聽課不專心,作業不細心,學習無恒心,做事無耐心。完完全全處在消極、被動的狀態。
而學習成績較差,自尊心受挫,自卑心理作怪,常常為了體現自我“價值”,樹立自我“形象”,于是千方百計地通過一些“出風頭”的方式吸引別人對自己的注意力,滿足其虛榮心,維護其“自尊心”,因此做出違反學習紀律的事情。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