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17歲的孩子已經快成年了,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在一些事情上面還是不夠成熟,但孩子自己是感覺不到的,他們只會抗拒家長的說教。因此,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無法管教了,這該怎么辦呢?
17歲的孩子無法管教了怎么辦
1、17歲已經是可以理性溝通講道理的年紀了,孩子的自我意識與自主意識已經形成,且積攢了相當多的知識與常識,因此有很多話題我們不必刻意避諱。同時我們也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發言權、表決權,比如家中的一些大事可以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家庭的成員,提高孩子的責任感。
2、把孩子當成朋友來交流。17歲的孩子自我感覺已經成熟了,但其實他們的世界觀還是很片面,需要家長的引領和指導。所以,我們家長要放低身段,把他們當成朋友一樣,對身邊的各種問題隨時交流、隨時引導,用貌似不經意的閑聊,替代討厭的說教。父母必須要理解和包容以及體諒孩子,從而才能做到正確的引導孩子。
3、家長停止嘮叨。對于無法管教的17歲孩子,家長教育孩子要點到為止,不要喋喋不休,嘮叨不止。否則孩子們會覺得你很煩,拒絕和你溝通。我們做好后勤保障就行,其它的事自己心里有數,旁觀就好。有的小錯誤可以讓他犯,因為只有他摔過跤,才知道如何走路才能規避風險,當然前提是小錯誤。
4、父母請適當放手。父母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做選擇,不僅僅是對孩子尊重的表現,更是給孩子增加見識、鍛煉各方面能力的方法。因此,請不要干預孩子的想法、穿著、交友和喜好。對孩子的行為,只要不涉及到原則問題,就盡量別過多地做評論,甚至不斷地嘮叨和管教,更不能凡事為其代勞
17歲的孩子叛逆期怎樣教育
1、正視孩子的情緒變化
我們要正視17歲孩子的情緒變化,并建立起信賴的情感連接。當孩子有情緒時,對孩子進行安撫并表達安慰;清晰孩子當下的狀態,允許孩子出現不好的情緒感受;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并認真傾聽;給予孩子正面的反饋。只有在建立了情感連接后,接住了孩子的情緒才能減少叛逆行為的發生。
2、環境熏陶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17歲的孩子叛逆不和父母溝通怎么辦
1、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
父母應該成為引導孩子的情緒教練,而不是受孩子的負面情緒所控制。無論孩子做出多少令你氣憤的事情,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而不是對著孩子情緒化地大喊大叫,不要把自己降低到與一個小孩不成熟的情感水平差不多的層次。孩子尊重一個理智的、情緒穩定的父母,而不是一個連自己都不能控制的父母。
2、要盡量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拒絕溝通往往是他們在尋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的反應。因此,父母要盡量包容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可以通過一些日常的交流來實現,例如每天問孩子“今天有什么新鮮事嗎?”等等。通過詢問讓孩子主動講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科學引導孩子
想要孩子從內心改變,態度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讓孩子的本能改變。所以說行動才是最重要的,想要形成一種習慣,單單有想法可不行,一定要付諸行動。改變行為其實比改變孩子的態度容易得多,我們先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件事,然后用結果來改變孩子的態度。
17歲的孩子一般處于高中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們,既擁有青春期極其敏感的特點,又面臨備考期學業緊張的壓力。甚至有的時候孩子還會覺得父母嘮叨,經常性的和父母頂嘴,那么這個年紀的孩子該怎么管教呢?
17歲的孩子無法管教了怎么辦
第一,多放手,培養孩子自主意識
家長要逐漸對孩子放手,對孩子少一些控制和干涉,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去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同時,也應該允許他們失敗,給他們嘗試錯誤、并改正錯誤的機會。急于插手、急于糾正,就會使孩子思想上和行動上都產生依賴感,不愿也不敢探究未知的事物。
第二,不放任,樹立孩子規則意識
對孩子充分信任和放手,重視孩子的自由意志和獨立思考,并不意味著孩子就可以我行我素,也不意味著對規則的輕視和拋棄,而是允許孩子擁有有限的自由。
家長要給孩子明確自主的范圍,什么是可以適當放寬的,什么是需要限制的,什么是必須嚴格遵守的。
第三,巧獎勵,激發孩子內在動力
家長要多使用內部獎勵,少使用外部獎勵。孩子通過積極地探究和了解周圍世界,由此產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本身就是對孩子獎賞,此時家長如果能夠及時肯定、及時鼓勵并給予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這種獎勵就是內在獎勵。
相反,家長為了讓孩子做某事而給予物質上的承諾和獎賞,就是外部獎勵。
17歲的孩子難管教?是孩子太叛逆還是家長太焦慮?
1、青春期心理特點導致:青春期正處于心理上的“斷奶期”,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漸增強,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不喜歡大人把他們當做小孩,因此會顯得比較叛逆。
2、家庭因素:有些家長凡事不跟孩子溝通,覺得孩子既然是自己生的,就要無條件的聽自己的話,用粗暴命令式的語氣使孩子屈服,不給孩子任何自主空間,這樣孩子就會對家長的教育方式產生極大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因此出現產生叛逆的心理。還有的家庭中家長長期存在分歧,經常爭吵,這樣就會讓孩子產生焦慮的情緒,經常心神不寧,因此平時表現的比較叛逆。
3、教育因素:家長或者老師教育的形式、方法、地點不恰當,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導致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極大的反感和不信任,從而產生叛逆心理。
17歲的孩子該怎么正確教育
1、保持冷靜態度
叛逆期孩子總喜歡什么事情和家長對著來,與家長交談的時候喜歡頂嘴,這會讓家長十分煩惱。然而不管多么煩惱、生氣,家長們在這段時間里,都必須冷靜下來耐心對待孩子。孩子不能冷靜處理問題,但是作為大人,家長必須要沉得下氣,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切忌打罵孩子
對脾氣暴躁的父母提個醒:當孩子表現出叛逆行為時,請不要打罵教育。17歲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強,家長若是失去理智打罵孩子,那么孩子會對父母更加不信任,不利于親子之間的關系。
3、放下家長身份的優越感
孩子已經十七歲了,再有一年就到十八歲,不再是未成年了。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不要再把他作為一個孩子看待處理,這樣會在處理的過程讓他產生抵觸感。放下家長的身份,以平等的身份(朋友)來和他交流,效果會事半功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