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家長很多時候會手足無措。一方面,青春期孩子的成長和變化會讓家長感到欣喜和驕傲,另一方面“叛逆期”帶來的“火花”也讓家長陷入苦惱。
雖然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時期,這也是孩子成長的標志,尤其是對于17歲男孩來說,這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現。叛逆期的孩子并非什么道理都聽不進去,這需要家長找對方法去溝通。
17歲男孩叛逆期如何溝通
1、保持積極溝通
對于17歲叛逆期的男孩,父母要給予足夠的尊重、理解和關注,尤其是在孩子出現叛逆不聽話的情況下,要與孩子進行真誠、積極的溝通。
家長應該關心孩子的情感需求、溝通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尋找對話和溝通的機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受到家長的重視。
2、尊重和信任孩子
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于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3、給予自由空間
盡管孩子需要關愛和引導,但過度干涉可能會適得其反。適當地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有機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放任不管,而是要在適當的范圍內進行監督和支持。
4、萬事穩定情緒
我們盡量不要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當孩子出現逆反行為的時候,去思考孩子逆反的動機。比如溝通存在問題,孩子受了委屈被誤解,內心訴求被忽視,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單純想吸引父母的關注等等。
家長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叛逆
1、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
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后,孩子可能就不會那么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2、及時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父母處于非主導地位;就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示家長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
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特點是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并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3、要了解孩子的叛逆類型,對癥下藥,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主要有三種類型:
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劇烈反抗,經常跟父母吵架或發脾氣,有時跟父母冷戰;
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溝通,對事情漠不關心,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不喜歡跟老師接觸;
陽奉陰違型--當著大人的面贊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為表現卻相反,父母說什么都表面答應,但是依舊我行我素。
對不同類型的叛逆行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應對方式。
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溝通;對陽奉陰違型叛逆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真誠。
17歲男孩叛逆期的原因
1、威脅孩子,特別是威脅叛逆孩子,一點效果都沒有。還會讓孩子常常感覺到無能為力,并怨恨自己的父母,讓情況越來越糟糕。
另外家長打斷孩子說話、挖苦、對孩子撒謊等行為,也會引發孩子的叛逆行為。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謹言慎行,不做對孩子教養無意義或可能會引發反效果的行為。
2、青春期心理特點導致。青春期正處于心理上的“斷奶期”,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漸增強,會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不喜歡大人把他們當做小孩,因此會顯得比較不聽話。
3、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希望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對孩子教育急于求成,不管孩子喜不喜歡,逼著孩子參加各類興趣學習班,孩子從而容易產生抵觸,甚至敵視的心理。
17歲男孩怎樣去引導
1、設立明確的目標和規劃
17歲的男孩子是即將面臨人生規劃的時期,家長可以與他們一起制定明確的目標和規劃。可以和孩子討論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職業傾向,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業和職業方向。
同時,也要鼓勵孩子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并為實現這些目標制定具體的計劃。
2、家長需要調整心態
孩子在青春期有表達自己的欲望是很正常的,而且由于17歲的孩子即將成年,覺得自己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需要父母的引導。這時候,家長不要為此生氣,而是真誠地祝賀孩子的成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