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松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自然因素
1、氣候:所有的氣候因子都會對水土流失產生影響,其中暴雨是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動力和主要氣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動能大,濺蝕力強,形成的徑流來勢猛,歷時短,強度大。
2、地形地質:地面坡度、坡長、坡型等對水土流失的產生有重要影響。巖石性質影響風化物和土壤類型的形成,同時影響風化物和土壤的抗蝕能力。此外,巖層的傾斜度對水土流失也有影響。
3、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幾乎在任何條件下植被都有阻緩水蝕和風蝕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夠覆蓋地面、截持降雨、減緩流速、分散流量、過濾淤泥、固結土壤和改良土壤,能減少或防治水土流失。植被一旦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就會產生和發(fā)展。
(二)人為因素
1、人口增長快,環(huán)境人口容量嚴重超載,不斷破壞植被開墾荒地,過度利用自然資源,導致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過大,農業(yè)經營粗放,生產水平很低,天然草場超載放牧,退化嚴重,不能發(fā)揮生態(tài)防護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2、“越窮積累越少,積累越少越窮”的惡性循環(huán)。另外,濫挖、濫伐等人為破壞活動和近年來生產建設項目不注意水土資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設施保護,人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指種樹種草,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種樹種草要因地制宜,溝壑斜坡上適宜種護坡林,溝壑中則應沿著侵蝕溝道植樹,有些地區(qū)還應輔以工程措施。
2、工程措施
興修水庫、修建水平梯田、打壩淤地等都是工程措施。在溝道里打壩淤地,攔蓄泥沙,不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還可以在淤地上種植莊稼,治沙效果顯著。
3、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
小流域指相當于坳溝或河溝的溝道流域。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過程中,應注意貫徹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緊密結合的原則。
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很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使土地生產力下降甚至喪失:中國水土流失面積已擴大到150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億噸。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鉀肥估計達4000萬噸,與中國當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當,折合經濟損失達24億元。
長江、黃河兩大水系每年流失的泥沙量達26億噸。其中含有的肥料,約為年產量50萬噸的化肥廠的總量(此句不通,請查原文)。
難怪有人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如此大片肥沃的土壤和氮、磷、鉀肥料被沖走了,必然造成土地生產力的下降甚至完全喪失。
2、淤積河道、湖泊、水庫:浙江省雖然水土流失較輕,可是省內有8條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內河航行里程當前比60年代減少了1000公里。
3、污染水質影響生態(tài)平衡:當前,中國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江、河湖(水庫)水質的嚴重污染。水土流失則是水質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長江水質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例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