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暴力打罵孩子的影響都有什么?說到“家庭暴力”,恐怕很多父母還停留在“打孩子屁股”這樣的身體傷害上。其實,法律界定的家庭暴力包括兩個方面:
(1)對身體的侵害,包括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等,是程度嚴重的傷害。
(2)對精神的侵害,包括經常性謾罵、恐嚇等等,是持續性的傷害。
盡管絕大多數父母平時打罵孩子沒有達到這么嚴重的程度,但《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宗旨是重在預防和制止。父母要認識到家庭暴力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嚴重后果,減少和避免暴力言行,恪守法律的底線。
暴力打罵孩子的影響:
兒童經歷的早期經驗會對畢生的人格和個性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孩子在家里經常挨打或挨罵,那么他很容易產生心理扭曲。
有研究發現,大多數有暴力傾向的兒童,都是在家庭暴力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事實證明,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挨打挨罵,那么他有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
第一,自卑。
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后,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但卻并不告訴孩子錯在哪里。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實際上抵觸情緒很大,但懼于父母的權威又敢怒不敢言。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自卑。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
第二,撒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就學會了撒謊。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后更會說謊,構成惡性循環。
第三,固執。
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不但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無聲的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更有孩子用離家出走、逃學等極端方式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