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青春期是每個孩子成長路上不可避免的階段,家長的正確引導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會導致孩子有一些叛逆心理,對家長有一些抵觸行為,這對家長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此時家長需要對孩子有耐心,保持平和的心態,然后才能跟孩子更好的相處。
家長如何正確引導青春期孩子
1、建立信任關系
孩子在青春期往往會面對許多挑戰和困惑,如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等問題。因此,家長要盡可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情感變化,傾聽孩子的心聲,并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這需要父母們多花時間和精力,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進而正確引導青春期孩子。
2、體現民主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選擇權,不要過分干預,更不能采用專制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意見和選擇權要得到充分尊重和考慮,讓孩子們感受到尊重和平等的教育氛圍,這樣能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和獨立意識的形成。
3、關注孩子成長需求
青春期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成長需求。例如,當孩子們遇到心理困惑時,父母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和支持,讓他們能夠積極面對自己的問題,化解自己的煩惱。此外,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成長方面,父母要給予必要的關注和照顧,讓孩子們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身心健康,然后才能有效的正確引導青春期孩子。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表現
1、容易情緒化
青春期的孩子有這樣一個生理特點:大腦發育迅速,但存在不均衡現象。就比如有些孩子理性邏輯思維發展的很快,但情緒調控系統發展卻沒有跟上。這就使得孩喜怒無常,容易情緒化,翻臉比翻書還快。
2、對父母有抵觸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孩子對父母有了抵觸情緒。很多孩子本來很溫順聽話,不知道為什么就開始對父母處處看不順眼。本來還挺積極開朗的孩子,到了父母這里就關閉了心扉,總是沉默以對,多問兩句甚至還會橫眉冷對,出言頂撞。
3、渴望獨立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不斷發展。在這種時候,孩子叛逆、不聽話,都是在維護他們的心理空間,維護自己的獨立主權。之前孩子不懂事,家長管他,他可以乖乖聽話。隨著獨立意識愈發膨脹,孩子會覺得家長的指使、教導是對他們心理界限的一種侵擾,因此家長需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正確引導青春期孩子。
家長該如何跟青春期孩子溝通
1、別太“父母”。在孩子面前放下父母的架子,避免強硬態度,不然會影響親子關系,并會令孩子有恐懼心理。
2、理解在先。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為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寬容。然后再耐心地告訴孩子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對這樣做的原因。要杜絕簡單地否定或以長輩的身份粗暴地壓制孩子的做法。
3、充分信任。信任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并會讓孩子有信心做得更好。
4、減少指責。簡單而粗暴的指責會讓孩子大失信心,并改變對自己的評價。父母應該變指責為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本質與發展趨勢,引導孩子在反思中進步。
5、維護形象和尊嚴。對孩子的不足和過錯,不要在外人面前隨意評述,這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而對父母產生反感。
6、注重孩子感受。凡事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遇到不愉快或委曲的事情,應該適當安撫。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