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喜歡做小動作,其實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但是家長在發現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糾正他們的行為,改正孩子對學習的態度,以免時間長了出現厭學情緒。
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父母怎么教育
1、學會給孩子立規矩。很多孩子坐不住,也靜不下心,可能跟家長沒有給孩子立規矩有關,比如,站就是站,坐就是坐,要把背挺直、臀部貼近后椅,不要蹺二郎腿。站的時候要站的筆直,不要駝背,走路的時候也要抬頭挺胸。在家里,吃飯就安靜下來吃飯,不要吃一口玩一下,更不要看電視,與他人說話。父母在家里給孩子多立下幾個規矩,慢慢地,孩子的壞習慣也會被“扭過來”。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很可能是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所以,家長可以試著從孩子一些興趣愛好著手。比如,書法、下棋,是培養專注力不錯方式!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玩一下訓練專注力的游戲,寓教于樂,這方法孩子比較樂于參與,玩到了,也訓練到了專注力,同時也可以促進親子關系!
3、多進行體育活動、孩子喜歡多動,肯定是閑不住的,我們可以帶孩子去參加各種的體育活動。這樣可以讓孩子釋放多余精力,同時孩子的身體也得到鍛煉!
4、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孩子上課會有小動作,很可能是因為自制力不夠。我們可以適當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比如對孩子需求的延遲滿足,孩子想要的玩具,想吃的東西,不要立即滿足他,可以和孩子先談談“條件”,他達到了一定的目標再給他買,讓孩子學會克制!
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是什么原因
一、孩子渴望得到關注。孩子希望自己可以得到父母和老師的關注,如果這種需求無法被滿足,他們就會制造一些情況來吸引大家的注意。
二、孩子的好奇心重。孩子與成人相比,往往有著更強的好奇心,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探索和學習,于是,老師和家長越不讓孩子去看去做的事情,孩子偏要去看去做。在老師和父母的眼中,這些行為就是搗亂。
三、孩子情緒壓力大。通常孩子表達情緒都是通過行為而不是語言,比如孩子在上課時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又生氣又無奈,導致他情緒低落,但他不知道該如何說,也不知道該怎么調整,它會隨著自己的心情行動,既然聽不懂,那就不聽了,跟同桌聊天好了。
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有什么影響
學習成績受影響:孩子上課太好動、小動作過多,那么上課就會分神。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干自己的,老師講的什么他也沒聽見,那么下課就不會做題,考試成績自然會受到影響。
不僅如此,他還面臨學習困難的問題,注意力始終不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無法專心學習,這樣也就意味著他無法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久而久之,就會被其他孩子遠遠落在后面,會影響孩子的心態。
老師不喜歡:一般情況下,在老師眼里,那些上課不好好聽講的孩子就是調皮搗蛋一類的,會認為他們在擾亂課堂秩序,這樣的孩子恰好是老師不喜歡的。
如果老師不喜歡,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理和成績。誰對自己好、誰不喜歡自己,孩子都是能感覺到的。如果他感覺到老師不喜歡自己,就會對這個老師產生抵觸心理,自然無法學好這門課。同時,也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影響同學關系:好動的孩子大多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樂趣,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他們都閑不住,總喜歡拉上自己的朋友一起去發現好玩的事物。如果是下課還好,但如果是在上課,就會打擾別人學習,這樣就會被老師批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