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很多脾氣暴躁的家長,在面對孩子不聽話的這一問題時,就會忍不住去打罵孩子,或者是采取冷處理的方式,但是非但沒有作用,還會導致孩子出現叛逆的情況,所以家長應該怎么正確引導他們呢?
兒子不聽話該怎么辦
設立明確的規則和界限:為了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為,需要建立明確的規則和界限。這些規則應該清晰、簡明,以確保孩子可以理解。此外,父母還需要對違反規則的后果進行明確的說明,這有助于孩子理解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給孩子適當的自由空間:不可管得太死,讓孩子“事事都聽話”。也就是說父母不應讓孩子事事都按自己的想法來,讓孩子成為沒有主見的被動接受的機器人,那樣的孩子將來是沒有多少出息的。所以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不處處約束孩子,“有所管有所不管”。
尊重孩子,學會傾聽:家長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擺什么家長的架子,要蹲下身來和孩子平等對話。孩子天真的話語,我們要學會傾聽,因為都是孩子的肺腑之言。家長聽清楚、聽明白了,才有可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和孩子產生心聲的共鳴,孩子才會把你當作知心朋友。到這時,孩子才有可能對你“言聽計從”。
兒子不聽話有哪些原因
平時給孩子的陪伴太少:如果做爸爸媽媽的平時給孩子的陪伴太少,孩子的心中就會對爸爸媽媽的管教充滿了抵觸情緒,甚至還會有爸爸媽媽就愛和自己做對的想法。如果做爸爸媽媽的平時很少陪伴孩子,每次和孩子說話的時候都是在指責孩子的錯誤,孩子的心里自然就會有很多不服氣。所以做爸爸媽媽的平時一定要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和關愛,不要總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才開始管教孩子。
規范不合理導致兒子不聽話:家長制定的規范有問題,孩子便難以做到。比如家長不允許孩子看動畫片,但是有沒有為孩子安排其他的他喜歡的活動來代替,孩子自然不高興,更不會聽話。
孩子負面情緒的累積時不聽話:有時并不是孩子的負面行為本身有問題,而是他累積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緒。例如,父母規定不能看摸個孩子喜歡的卡通節目,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五分鐘,但沒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緒沒能得到安撫。
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響,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所以父母應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時間,即使只有五分鐘,也要專心地和孩子交流,這樣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思及問題真正的問題所在,舒緩孩子的情緒。
兒子不聽話該不該打
孩子不聽話應該不要打。父母打孩子,只會加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打孩子可能會加重孩子的叛逆期。在孩子不聽話時,不要和他硬碰硬,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更不要打孩子,等他冷靜后再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么會挨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