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吼孩子,一般大多數情況是父母壓抑著的壞情緒被孩子身上的某些因素刺激而爆發的。也就是說,父母的內心本來是一個失衡的狀態,孩子則是“出氣筒”。那么如何不吼不叫教育孩子?
第一、強迫自己冷靜
許多父母只要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煩躁不安。心情煩躁的情況下,更容易對孩子發脾氣。或者總是因為與孩子無關的人和事,而心情不好時,也都會遷怒于孩子,這時候就需要父母自己強迫自己冷靜了。
第二、真正“看見”孩子的情緒和脾氣
孩子有脾氣并不代表孩子本身的好壞,許多成年人,尚且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更何況身體和心理都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呢。接受孩子有壞情緒和壞脾氣是正常現象,才能讓媽媽自己冷靜。進而提示孩子認識和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糾正壞脾氣。接納了孩子的不完美,也就更能理解孩子的各種行為了。
第三、給孩子和自己彼此多些空間和時間
當父母不能控制自己時,試著深呼吸和話語聲音變得比平時更小,語速比平時更慢些,或者干脆先離開一會兒,到另外一個空間里冷靜了,才回來。試著多了解和理解,孩子作為孩子的特性,蹲下來,暫時抽離自己,去到孩子的世界,身心都站在孩子的角度,陪孩子一會兒,多陪孩子一會兒。比如孩子賴床最壞結果就是,遲到一上午;不吃飯最壞的結果就是,餓一頓。給彼此多點時間和空間,保證孩子在安全范圍內,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多去嘗試和了解。
冷靜情緒的小方法
1、深呼吸
當你怒氣已經產生、但還沒有爆發的時候,要求自己深呼吸10次,同時問自己“吼孩子有用嗎?”、“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嗎?”……深呼吸可以降低心跳頻率,幫助你平靜下來,找回那個理智的自己,然后再張口對孩子說話。
2、暫時離開
你可以告訴孩子“媽媽很生氣,媽媽需要出去冷靜以下”。在保證孩子身體安全的情況下,你可以暫時到別的房間去冷靜一下。等你的怒氣平復了,再回到孩子身邊,和孩子繼續溝通交流。
3、換人照看
如果家里有別的成人,如孩子爸爸、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可以暫時把孩子交給別人照看,自己出去冷靜一下。可以去戶外活動一會兒,也可以在家里做點家務,同時自己復述下事情經過,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再繼續和孩子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