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特別摳門,不愿意跟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這可能是受父母的影響,或者是跟孩子從小生活的環境有關。特別摳門的孩子以后基本上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出息,并且很難交到朋友。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特別摳門是什么原因
1、父母性格小氣
孩子在小的時候就像是一張白紙,而在上面作畫的人就是他們的父母。如果父母的性格小氣,遇見什么事情都會斤斤計較,那么孩子在小的時候也會直接的受到影響,導致他們的性格也變得非常小氣。同時對于自己的東西也會非常摳門,不愿與任何人分享。
2、周圍環境的影響
比如說在學校里面,如果有的同學特別摳門,而你的孩子因為還小不懂得這些,而跟著去學習,也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吝嗇。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鄰居伙伴,也有可能是一些親戚朋友,如果發現孩子是因為這些而變得吝嗇,那么一定要及時的指出這是錯誤的,畢竟如果是因為這些影響,作為家長,我們也不好去說其他人,只能管好自己的孩子。
3、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太溺愛的家庭
現在家庭多是一個孩子,好幾代的人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什么東西都是讓他享受最好的。尤其是吃的東西,只要是孩子喜歡吃的,就會專門放到他的跟前,只供他一個人吃。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認為他所喜歡的東西,就是應該屬于他自己獨享的。
4、家長平時對孩子比較摳門
有些家長打著“窮養孩子”的想法,會在孩子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得比較小氣。甚至對于孩子的要求大多是表現拒絕,導致孩子從小到大經常性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非常摳門,因為在孩子的眼里“這些東西我自己都沒吃過幾次,怎么能分享給別人”。
孩子特別摳門怎么教育
1、尊重孩子的選擇
對于處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孩子,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這個時期,不可隨意的訓斥,說孩子“小氣”,或者強硬手段讓孩子進行分享。家長可以嘗試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有新的玩具之后再把原來的玩具分享出去,讓孩子主動愿意分享,慢慢地讓孩子有分享的意識和概念。
2、在家營造“公平”的氛圍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種“公平”的環境,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不要特殊對待。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不能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好東西要大家一塊來分享,這對防止孩子產生“獨占”意識有積極的意義。
3、父母要給孩子做好示范
孩子最初的學習,都是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來進行的,讓孩子學會分享,父母就要在平時多做示范。比如把自己家食品或其他東西送給親友,在家里吃水果時或零食時每個人都給到,在外面和別人分享自己的零食等,讓孩子看到,父母樂于和別人分享,并且享受分享帶來的喜悅。
孩子自私自利家長怎么辦
1、不要事事都以孩子為中心
很多家長都太捧著孩子了,事事以孩子的需求為前提,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這樣長大的孩子會變得霸道、自私。所以父母不必太過捧著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也有需求,有時候并不能事事都滿足他因為每個人都是這個家里的一份子,家里的自愿都是共享的,并不是專門為他一個人提供的。
2、給孩子學會分享的機會
我們家長要盡可能為孩子提供分享的機會,慷慨他人的行為是要在實踐中養成的。比如說家里買了一大堆糖果,不要全部給孩子吃,交給孩子,讓孩子來分家里的人,或者是給孩子一些好吃的讓他分享給和自己玩得好的小朋友。這些情況下,家長們同時需要表揚孩子,孩子在表揚下會得到滿足,自私自利的壞習慣慢慢也就改變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