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在家長的保護下長大的,他們聽從父母的所有安排,按部就班的學習和生活,這也導致過于依賴父母,沒有進取心。沒有進取心的孩子,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中都很難獲得成就。
孩子沒有進取心家長怎么辦
1、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壓力
面對孩子們不思進取的心態,很多父母會惱怒,甚至無法好好,控制情緒,對孩子進行羞辱式教育。試圖用強烈的言語和粗暴的行為讓孩子懂事,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對孩子給予適當的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是被期許的,他有待完成的任務。不會讓其有形成每天都是無所事事的思維。
2、鼓勵引導孩子向上
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總是對孩子說一些負面情緒的話,那么孩子的學習動力定然不會有所提升。父母應該看到孩子好的一方面,并且不斷的鼓勵孩子。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只要通過努力,就可以讓自己的學習效率不斷提升,并且也可以拿到一個不錯的分數。當然我們在鼓勵孩子的時候需要實質性的鼓勵,不能敷衍。
3、給孩子設定目標
孩子沒有進取心,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來指引他們前行。對此,家長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來激勵孩子學習,同時還可以根據孩子完成目標的情況,給予孩子相應的獎勵。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明顯的提升,可以讓孩子挑選一件他喜歡的禮物。
4、引導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
制定作息計劃可以時刻提醒孩子自己要做的事情,孩子剛開始執行會比較難,需要毅力,家長不要忘記督促。作息時間表最好要先讓孩子自己制定,然后寫出來。這是一個自我管理的過程,家長給孩子一些建議和引導,但不要強制,只有孩子認可,計劃才能執行下去。
孩子沒有進取心的原因
1、孩子對他人的依賴性強。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被家里人慣著寵著,養成了依賴的習慣,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依靠父母,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性。這種對父母的依賴性,是導致孩子沒有進取心的重要原因。
2、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些家庭中,父母本身缺乏上進心,工作不思進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視孩子情感與智力方面的需要。對孩子沒有明確的行為指導和要求,極少和孩子談話、游戲、講故事,壓抑了孩子的上進心。
3、包辦導致的結果。父母喜歡包辦孩子幫助他們的一切,不管是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通通地替孩子做。等孩子做不好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的打斷。這種包辦的教育導致了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會做,甚至成為了生活中的弱者,學習變得被動。
孩子不自律家長怎么辦
1、培養孩子自律觀念
在孩子玩耍前,爸媽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這樣做孩子才知道自律的重要性,逐步培養起孩子自律的觀念。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適當請求幫助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父母也應該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讓孩子總是尋求幫助。有些父母在生活當中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這樣不會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習慣,反而會變得更加懶惰。可以讓孩子學著自己動手或者是獨立性的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實在找不到頭緒的話,可以再尋求幫助。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