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面對小孩喜歡偷拿東西屢教不改的行為問題,家長要保持冷靜,理性面對他們。切記不能對他們打罵,或者說他們是“小偷”,而是要幫助孩子明確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引導他們進行改正。
小孩喜歡偷拿東西屢教不改應該怎么辦
1、正確教育
小孩喜歡偷拿東西屢教不改,作為家長要正確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此時,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的獲取方式,如果父母對孩子偷拿東西不管不顧,以后只會讓孩子走上不當的道路,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痛。
2、勵孩子歸還別人的東西
如果孩子偷了東西要專注于如何把東西還回去或用錢進行補償,而不是指責或責罵孩子。家長要告訴孩子,偷來的東西必須還回去,并且和孩子一起想出一個歸還的計劃。如果需要,可以先給孩子一筆錢進行補償。然后要制訂一個ta能承受的還錢計劃,并每周從他們的零花錢里扣除。最好可以保存一份還款記錄,以便孩子能看到自己做得怎么樣。
3、告訴孩子要使用正確的方式
要讓孩子學會借,告訴不可以不問自取,這是非常禮貌的事情。勵他和其他小朋友說出自己也很喜歡,想借的想法。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喜歡偷拿東西,其實并不可怕,作為家長只要放平心態,正確引導,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可以很快得到糾正的。
小孩偷東西屢教不改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小孩偷東西屢教不改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還未完全發展,可能會因為一時的沖動而偷東西。如果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未完全發展,對于偷竊行為的后果和社會道德等概念認知不足,也容易產生偷東西的行為。
2、家長不好的示范
可能在孩子眼中,就是學習了父母的某些行為,然后在自己的行為中體現了出來,不過可能是“另類體現”罷了。
比如,有些家長在平時愛占小便宜,給孩子不好的示范。那么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就會形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規范,不要把孩子的行為品行帶偏。孩子偷東西無非就是這些的原因,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以為是自己孩子的道德問題,畢竟孩子的年齡還小,即便犯了錯誤也還有補救的可能和機會。家長們要針對性解決問題,使孩子不再偷東西,自己也應做好孩子的榜樣示范。
3、希望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
有的孩子知道隨意拿別人東西不對,但見到別人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就總希望自己也能有。但父母又不給買,于是他們就只好來個既滿足愿望又不被人發現,此時偷的行為就發生了。
學生良好的習慣有哪些
1、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現。現代的學生不讓別人督促而能主動學習,立刻進入學習狀態,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鐘時間,是一種良好的人生品質與個性的張揚。主動學習的學生,一定是熱愛生活的大志之人,能夠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站穩腳跟,能煥發出蓬勃生機和無限創造力。
2、勤于做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養成勤于做筆記的好習慣,筆記不需要長篇大論,記下所有內容,只需記下核心關鍵詞就好。例如:老師講解的例題、總結的規律、課文的重要句子等內容,及時記錄在課本上或筆記本上。
3、各學科全面發展,不偏科的習慣
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是發展全面的復合型人才,所以要求學生要全面發展,不能偏科。這就要求學生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興趣。對不喜歡的學科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科,可以適當降低標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的初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這是學生克服偏科現象的有效方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