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七到九歲的孩子還處于無意識的狀態,對學習沒有意識,只知道要按時上課聽講。同時孩子對感興趣的知識記得很快,會有自己的判斷力,當家長要求他做事時,會在分析后完成。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省心很多,不需要用太嚴厲。
七到九歲孩子心理特點
孩子到了七歲之后,會做事情容易分心,并且磨蹭,總喜歡一個人呆著,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充滿傷感,給人一種不安、負面和消極的精神狀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一個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多疑,常常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故意找他的麻煩,總之喜歡把什么事情都往壞里想。
七到九歲孩子心智也開始成熟,道德思想開始萌芽,物權意識也漸漸明晰。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價值,與人交往時知道不能拿走別人的東西,開始遵守規則了。
孩子的自尊心比較強,開始有意識的要面子。總之,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的情感帶有很大的波動性,常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情緒。這時候就需要家長耐心地去和孩子溝通交流,和孩子成為朋友。
如何跟七到九歲孩子有效溝通
1、認真傾聽,架起與孩子溝通的橋梁,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家長要注意傾聽,即使自己不感興趣的話也能耐著性子聽,并且注意發現孩子談話中的閃光點。
2、行重于言,為孩子做出示范,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說自己很難做到的東西,卻要求孩子做到,家長給予批評時,這時溝通自然就出現了問題。每一個家長都要做到避免蒼白的說教,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用自己行為感染孩子。
并且注意在溝通時,不要輕易給孩子任何承諾,一旦承諾必須做到,做到了才有能力去和孩子溝通,才有資格與七到九歲孩子溝通,才真正達到和諧的溝通氛圍和狀態。
3、形式多變,創造多樣的溝通方式,家長采用多樣化的形式與孩子進行溝通是有效溝通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溝通地點是開放的,不局限在家中,可以在散步游玩時,活動時;溝通的方式是多樣的,不局限于用語言交談,還可以用紙條、錄音、留言等方式,這樣的溝通方式往往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和能動性。
4、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高效的交流,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要找準一個合適的時機,找到合適的切入話題。如果溝通是從身邊事、眼前景開始的,就能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兩代人互相取得理解的橋梁。
只有良好的溝通,才能讓父母了解孩子,使孩子理解父母,讓父母和孩子在分歧中得到最大的統一。這對于是鑄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養他適應生活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七到九歲的孩子逃避上學怎么辦
首先,跟孩子講道理。家長跟孩子講道理后再找老師接洽,讓老師這段時間多關照孩子。讓孩子覺得老師喜歡他,再讓孩子多跟同學交朋友,過了這段時間孩子適應了,就會愿意上學了。
其次,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多給孩子講一講童話故事,多陪伴孩子讀讀世界名著,讓孩子愛上學習。同時增加學習的欲望,也可以帶孩子多親近一下自然,或者參觀一下動物園,都可以讓他保持興趣,增加學習的動力。
最后,適當的放手,讓孩子體驗到充分的自主感。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在孩子的學習面前,他們“控制過度”了。當父母用監督和控制來對待孩子時,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主意識,認為自己只是父母的媒人。
自主意味著發自內心地做你想做的事,而不被任何人強迫。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對“自己做決定”有著非同尋常的渴望。只要七到九歲的孩子能不受控制自己說了算,他們心里就會很開心。所以家長一定要懂得放手,把控制權還給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