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母親的情緒很重要,不要過著急和焦慮,保持情緒穩定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影響很大。尤其是在教育青春期孩子時,應該尊重他的獨立需求,不要失去控制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安定溫馨的家庭環境,將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母親的情緒穩定對孩子的影響
母親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發育的直接影響因素。母親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待人接物謙虛禮貌,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經常情緒惡劣,吵架斗嘴,則會讓幼兒經常處于緊張和恐懼之中,對于孩子的心理發育極其不利。
情緒化的父母,基本上和孩子的關系都比較差,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和幸福感,性格變得自卑、冷漠、攻擊性強。父母處理情緒的錯誤方式,也會被孩子學習和模仿。父母要學會覺察自己的內心,追溯自己情緒產生的源頭,是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對自己缺乏自信、對生活不夠滿意還是其他原因,導致情緒化。
誠實面對和認識自己,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自己沒有能力處理好情緒,不要讓孩子去承擔,把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如果對孩子發脾氣或用其他極端的方式傷害了孩子,要坦誠地跟孩子道歉。這樣做至少可以讓孩子明白不是他的錯,而是父母自己的問題,孩子會少一點自我否定和懷疑。
對母親來說,做好情緒管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需要持續學習的。懂得自我反思和覺察,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就會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是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不滿意,所以會對孩子過于嚴格,有一點問題都會放大,那就多花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讓生活變得更好,增強自信心。
然后,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上來,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打敗問題。母親的情緒穩定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孩子會更有安全感、幸福感,發展出穩定的自我,身心健康地成長。我們應該跳出情緒的束縛,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實際問題。
母親如何做到情緒穩定
第一、轉移注意力
很多時候,負面情緒都是發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如果我們待在原地不動,就會繼續生氣,甚至越想越氣,持續憤怒,而這種行為被稱作“思想反芻”。所以我們要堅定地離開那個環境,大聲地對自己喊“暫停”。然后問問自己,發生了什么?我感覺到了什么?其他人的感受是什么?我希望有什么樣的結果?
再來想想,造成這種情緒的原因是什么?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什么?完成這幾步之后,母親就可以回歸到理性狀態,讓自己的情緒得以調節。
第二、放棄控制孩子
母親有多少次是想讓孩子快點,想讓他別打游戲,想讓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當聽到“不”時就抓狂。因為內心想要控制孩子,想要別人聽你的。孩子也是獨立的人,放棄控制他,放棄他“應該”“必須”怎樣的想法,被拒絕也就不會抓狂了,這樣才能做到情緒穩定。
母親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危害
危害一:孩子性格膽小怯弱。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肯定是會比較膽小的。由于總是被吼叫,孩子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真正錯在哪里,從內心深處對于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感到恐懼,總擔心有被大人批評吼叫,以至于連保護自己都缺乏信心。這樣的孩子以后走入社會也是容易被人欺負,由于膽小,甚至還會隱忍下來,很是危險。
危害二:脾氣逐漸變得很暴躁。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在還沒有形成正向的價值觀之前,很多東西對于他們來說,都是模糊的沒有具體概念,不知道好和壞,這時候就很容易學習模仿身邊的人。
如果母親無法情緒穩定,平時在家中經常發脾氣、發牢騷,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拿孩子撒氣,大吼大叫,甚至還摔東西。那么孩子的性格也會慢慢變得很暴躁,不聽別人的勸導。在學校和他人發生沖突時,很容易大打出手。
危害三:更容易叛逆。孩子還小的時候被父母吼叫,自然行為上會有所收斂,但是這種束縛家長并沒有給孩子明確的答案,也沒有指出孩子為什么會被吼叫,往往還會帶有家長的情緒。孩子慢慢的就會認為家長是將不好的情緒宣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這種情緒會讓孩子覺得不服、憤怒,繼而有了反抗能力之后就開始變得叛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