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關鍵是父母如何引導他,此時媽媽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幫助他慢慢的成長。同時在教育他時要注意好自己的語言,當你惡語相向時,會在他的心理留下負面影響,而當你說出激勵孩子的話時,他也會更加懂事。
媽媽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
媽媽日常的言語,決定孩子的態度。我們總能在日常中發現孩子與其父母相似的方面,其實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十分重要,在環境中,家庭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個人一生有一多半的時間屬于家庭,尤其在幼年時,這個時間還要更多。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當孩子什么都不懂,第一次認識世界探索世界時,是向父母模仿學習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言語積極文雅,孩子也會變得文雅;如果父母動輒抱怨,臟話連篇,那孩子也不會有好的素養。
很多父母總認為,父母子女間沒有隔夜仇,不論說的再難聽,他都不會怪我,會理解我的苦心。但實際上,當孩子被語言擊中,無論你以后如何解釋都無法消除這個傷口。媽媽因為孩子的一點錯誤大喊大叫,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精神緊張,還會讓孩子否定自己變得不自信。
媽媽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對孩子使用冷暴力或言語上冷嘲熱諷,會讓孩子生出強烈的逆反心理,進而為引起關注采取過激行為。其實不是孩子長歪了,也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你的一句不經意的話,把孩子推上了歪路。跟孩子說話,要把孩子放在一個與你平等的位置上,不要動輒批評,也不要寬容放縱,好好跟孩子說話,把他當做大人一樣交流。
媽媽如何避免嘮叨孩子
1、媽媽要善于放穩心態,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要學會減壓。嘮叨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家長的焦慮,雖說適度的焦慮對人是有益處的,但不能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不得志,轉嫁到孩子的身上。孩子終究是孩子,要允許他犯錯和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過高的期望值與浮躁不安的情緒都不足取。另外,情緒輕松的家長,會使孩子減少“防御”心理,看上去比較聽話。
2、事論事。孩子犯了錯誤,就對他說錯在什么地方,假如孩子自己清楚了,就不用再說;孩子有哪些需要改變的,就明確提出問題所在并提出期望值,同時尊重和認可孩子改變的過程。就事論事,用盡可能簡明的話語來表達。媽媽千萬不要陳年老賬全翻出來從頭開始責怪,那樣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心。
媽媽嘮叨孩子會造成哪些影響
影響一:造成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過低。如果媽媽每天對孩子嘮嘮叨叨,說話的內容都集中在擔心孩子犯錯,或是不停地幫助孩子糾錯上。那么這種重復的模式只是在加深孩子的想法:“我什么都做不好,我什么都不行?!?/p>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過低,就容易形成較低的自尊感。具有較低自尊感的孩子,他們會表現得不愛自己,甚至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氣餒妥協,因為自己不行的想法已經在心中生根發芽。
影響二:孩子做事總是被打擾,會破壞他們的專注力。如果孩子在專心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媽媽總是頻繁用言語去干擾他,這就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詢問一些問題或者和父母有眼神交流的時候,父母可以適時切入話題,給他們講講關于這些事物的知識,幫助孩子建立全面的認知。如果孩子沒有培養好專注力,那么隨著他們逐漸長大就會出現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渙散等問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