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今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被幾個大人愛護著,生怕他受到委屈。當孩子犯錯后,雖然父母知道要管教他,但又覺得孩子長大后就會收斂些,正是這樣的想法導致他變本加厲。同時一昧的追求棍棒教育不可取,還會讓他更不守規矩。
教育孩子能不能打
教育孩子不能打,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平時教育孩子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方法,但是當孩子在是非善惡不分的時候,在犯了錯誤的時候。尤其是知錯不改的時候,父母對孩子再進行口頭教育沒有效果、沒有意義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打罵,是沒有必要的。
孩子犯錯后家長要怎么做才正確
第一、告訴孩子怎么彌補這個錯誤
當孩子犯了錯誤,父母體罰孩子不是目的,而是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而認識錯誤最快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來體會。比如孩子打破了一個碗,那么可以讓他拿掃把把地下的碎碗掃起來,并拿著丟到垃圾桶里。
第二、讓孩子承擔責任
一個孩子應該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罰,讓他感到在一個互相關心的親子關系里是沒有懲罰的。每一個錯誤行為之后,都會有一個結果,比如說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弄翻碗,那么孩子今天就要餓著肚子,這就是他需要承受的結果。
孩子在墻上亂畫,那么讓他刷墻,這就是一個自然結果。所以我們要孩子承擔錯誤行為的結果,他就知道他的錯誤行為,自己需要承受什么后果,下次才會提醒自己不要犯錯誤。
第三、明確告訴孩子你的期望而不是指責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其實都不希望是被懲罰的,也不希望被斥責的語氣說教。比如孩子洗澡時玩水玩的很久,媽媽如果說:你怎么又玩這么久的水呢,孩子可能會不樂意聽,裝著聽不到。
但如果媽媽這么說:媽媽擔心你在里面玩太久會著涼了,你下次洗澡的時候,5分鐘我們就結束好嗎?要告訴孩子你的期待,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到底要怎么做大人才會高興。
第四、不要傷害孩子自尊心
父母跟孩子講事情時要“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泄自己的情緒,更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句。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的尊重,這種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每一個爸媽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打罵教育絕對不是好的辦法,即使能一時起到作用也不會長久。
孩子無理取鬧怎么教育
首先,重新認識孩子的無理取鬧。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發脾氣、哭鬧等行為大多是無理取鬧。其實,這是因為孩子還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地表達情緒。這正是我們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管理情緒的最佳時機,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后,就不會急于壓抑孩子的情緒,而采取錯誤的處理方法。
其次,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幫孩子的情緒命名。用語言幫孩子的情緒命名,是教會孩子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比如當我們看到孩子臉上掛滿了失落、難過的神態,我們可以對孩子說:“你現在是不是很失望,很難過?”當我們用語言表達出孩子目前的情緒時,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理解,情緒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最后,引導孩子使用其它的情緒表達方式。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有情緒沒有問題。但是表達情緒時不能傷害自己或他人,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情緒不好時,可以跟家人傾訴,也可以去做做自己喜歡的事等等,來釋放情緒。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情緒本身沒有對錯。孩子的無理取鬧是一種錯誤的表達方式,只要父母的合理引導,孩子就能學會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