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是離不開父母陪伴的,如果他生長在不和諧的家庭環境里,性格會受到負面影響。平時父母不要只顧忙于自己的工作,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意義重大。為了能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就要讓家庭有和諧的狀態。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的意義
對于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成人的關懷與情感的交流及撫慰。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對于父母長輩的情感上的依賴是必然的,也正是這種依賴,才能伴隨著孩子的健康成長,才能使孩子有安全感。
如果過早地割斷了孩子與父母的交流,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間成為空白,這可能使孩子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心靈的情感極其貧乏的“孤兒”。因此,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劑。
家庭關系融洽、親子關系親厚,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有被關愛、被需要的感覺,那么孩子多數會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假如孩子一直在不和諧的親子關系中成長,那么孩子多數會不信任他人,沒有令自己滿意的朋友關系。
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實有了良好的親子關系,想要孩子聽話真的也并不是難事。最理想的親子關系,是父母把孩子看成是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愿意去和孩子溝通,愿意去尊重和理解孩子。
親子關系不再是名義上的父子或者母子關系,而是孩子把父母親看成是知心朋友的關系。不再有以父母之名對孩子的壓制,有的只是平等和尊重的交流。在這種氛圍下長大的孩子,自然內心強大,幸福感滿滿,家庭教育自然事半功倍。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一、夫妻之間的教育方式應保持一致
夫妻之間在教育方針理念上有沖突是一定的,但是很多的夫妻實際上是將自己跟對方的沖突轉嫁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做選擇。這無疑是通過孩子來傷害攻擊對方,讓孩子承擔攻擊的工具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二、了解子女的心理特點
子女的心理特點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一年齡階段,也還存有性別上的差異以及其它身心差異。一般來說孩子在家庭中都有一些相同的心理需求: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烈;渴望交往,喜歡活動;喜歡游樂,興趣廣泛。
對未成年子女的這些大部分的心理需求,父母應當心中有數。并積極采取措施,適當地加以滿足,及時地進行引導,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導效果。
三、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學會傾聽是溝通的第一步。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
當孩子要與父母溝通時,父母不妨先坐好,停下手上的工作,安靜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話,全神貫注地傾聽,不左顧右盼。這等于告訴孩子:你是我重視的,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你所說的一切。
四、給孩子鼓勵和贊揚
不論何時,請不要吝嗇你的夸贊,每個孩子都希望聽到父母的夸獎。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及時溝通去鼓勵孩子。當他們進步成功時,我們更要及時去表揚夸獎孩子,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信。不論何時,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會一直在他身邊,不論他成功或者失敗,爸爸媽媽會一直在他身邊。
跟孩子關系處不好怎么辦
及時幫助孩子。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失敗時,不少家長都會斥責孩子,從而導致親子關系變差。其實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應當幫助孩子去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所在,幫助孩子去克服問題。這樣才能培養出孩子優秀的抗挫折能力,孩子也能在成長的路上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培養共同愛好。共同的愛好能夠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一個共同的愛好。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圍繞共同的愛好去展開,陪伴著孩子一起切磋進步,讓親子關系逐漸改善。
父母減少負面語氣。父母在面對孩子提出的一些問題時,不要因為自己的壞情緒就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甚至用一些“我不是跟你說過……”“你怎么不聽……”等等的負面語氣講話。孩子本身積極向上,因為父母的這種強迫性的負面語氣,孩子變得猶疑不決,內心會感覺到自己的失敗和很差,提不起興趣,自然更加不愿意與父母進行深入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