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摔倒了或者和同學發生矛盾后,父母都會急切的查看他有沒有什么傷害,關注他的身體健康。但也導致了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導致出現很多問題,對之后的人際交往以及學習時都會有負面影響。
兒童心理問題有哪些
問題一:退縮行為。有些孩子顯得孤僻不合群,尤其是孩子上學以后經常獨坐一處,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參加做操等集體活動,不與人講話,也不回答老師提問。退縮行為ー般在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出現,心理學表明這是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障得,擔心自己在同伴、老師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
問題二:和父母冷戰,孩子如果在父母責罵的時候,只是默默的呆著,不作任何的反駁,也沒有任何的情緒,甚至平時都不會過多提出要求。在大人看來這樣的情況挺好,孩子安靜、聽話,懂事。其實情況卻恰恰相反,當兒童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時候,說明心理已經出現問題了。長期以往下去,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自我封閉的情況。
問題三:特別愛和父母爭吵,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總想要斥責一番,有的時候可能情緒控制不好會造成言辭上過于激烈。孩子受到這樣的言語刺激之后,會表現出狂躁憤怒的情緒,甚至和父母大吵大鬧,這種極端情緒的爆發,就說明他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兒童心理有問題。
問題四:人際關系很差。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一般人際關系較差,或是朋友少。心理健康的孩子,會更喜歡和他人交玩,善于和同伴合作、分享。而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性格上會比較孤僻,和他人格格不入。
問題五:脾氣暴躁。孩子脾氣暴躁,因為小事大發雷霆和攻擊性非常強,這屬于心理問題。若孩子脾氣暴躁,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獨自待在一個房間中冷靜幾分鐘,不允許任何人安撫。另外家長需自省,不能帶著孩子的面吵架,同時控制好脾氣。
兒童出現心理問題應該怎么做
提供愛和關心、支持,幫助兒童處理矛盾。如盡量不用或少用懲罰的手段對待兒童的過錯,以正面教育為主;支持兒童的獨立活動,鼓勵、維護他的獨立性;幫助兒童正確處理愿望和規則的沖突。
在發現孩子出現情緒問題后,家長要及時安撫孩子。不能因為自己的焦慮而去責備孩子,更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問題影響孩子。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內心狀態,比如是不是擔心會被感染,是不是因為某個活動被取消而不開心等。對于年齡小一點的孩子而言,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可能比較吃力,這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正確教育。家長要反思兒童心理問題是否由家庭因素引起,然后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讓孩子生活得快樂自在,他的心理障礙自然就不復存在了。
兒童社交能力差的培養方法
1、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為了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父母必須在家庭中營造平等、親切和諧的溝通氛圍。家庭成員不應該在孩子面前爭吵,避免孩子無意識地學習一些消極的溝通方式,如壞話互相攻擊,動手互相攻擊等。
2、積極教孩子溝通技巧
兒童與成人的互動相對比較容易,因為成人一般很快就能猜出兒童的意圖,最好教給兒童一些同伴交往的技巧。比如與同伴友好交談,使用別人喜歡的名字招呼他人,了解同伴的興趣愛好,服從別人的利益,不可以就此盲目;多加去關注別人的長處而不是缺點。
3、讓孩子學習與陌生人說話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為還是關在家中好。父母應該創設外出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條件,放手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耍,讓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
譬如:和經常左鄰右舍打個招呼,問個好;和熟悉的、性情溫和的、年齡稍大幾歲的小朋友一起游戲;再慢慢過渡到走親訪友,去公園和同伴嬉戲,利用乘車、散步的機會和陌生人接觸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