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身心發育的時期,可能會對很多事物產生好奇心,然后去模仿他人的行為。但是很多父母并沒有發現孩子的這個特點,總是當著孩子的面做出不合時宜的舉動,這會對孩子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父母的哪些行為對孩子有影響
第一、沒事就玩手機
關于孩子和手機的問題,大多數家庭都不能處理的很好。我們都清楚手機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用品,我們離不開它,也無法保證孩子能生活在一個無手機的環境里。家長反省一下自己用手機的習慣,如果你每隔幾分鐘就必須看看手機,那么當你的孩子玩手機時,你很難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機,因為你自己也做不到。
第二、在孩子面前抱怨他人
孩子的性格通常都是天真直率的,他的模仿和記憶能力很強,會記住很多我們說過的話。如果我們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別人,說別人的壞話,都會誤導他,讓他以錯誤的方式去處理人際關系,甚至無意識的搬弄是非。會讓孩子充滿了負能量,會讓他也過得不快活,覺得生活一團糟。
第三、在孩子面前吵架
在經常吵架的家庭里成長起來的孩子,不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行為舉止上,都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情緒容易激動、缺乏安全感、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有人際交往障礙等。夫妻之間,彼此要多一點理解和包容,多從自身找原因,這不僅是為了孩子好,也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幸福。
第四、父母焦慮給孩子施壓
現在的孩子普遍課業壓力比較大,再加上父母對孩子抱有極大的期望,這種焦慮會不自覺得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精神緊繃,在生活中很難放松。如果這種來自家庭和學習上的壓力不能得到有效宣泄和釋放,就算再開朗自信的孩子也會變得整日悶悶不樂。
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動手能力: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比如自己整理床鋪,自己去穿衣服、洗襪子、掃地等,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做自己的事時,爸媽可以給他一定獎勵,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加有勁頭去做事情。當然由于孩子年幼,家長應該及時搭把手,比如給孩子倒一些洗衣服的水等。
制訂好計劃:在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很多事情都有先后順序和輕重緩急,每一天的安排也都比較有規律。如果要把這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們就需要學會制訂計劃,學會自我規劃。
了解自身責任: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責任,該孩子做的事就一定不要包辦和代替。學習是孩子的責任,收拾房間、清潔自身、掌控時間、接待自己的朋友也都是孩子的責任,父母不可越俎代庖。這樣孩子才能慢慢學會怎么去和別人接觸,尊敬別人,才能有自己的目標,學會控制自己的叛逆,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
孩子叛逆期怎么疏導
1、引導孩子學會表達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說出自己的觀點,不要覺得與自己看法不同,就隨意打斷、反駁孩子,更不要將它視為一種頂嘴、叛逆的行為。因此無論孩子說什么,先耐心聽他講完,然后及時回應,看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再根據實際情況去引導孩子,或者讓他自己做出選擇。
2、設定明確的規矩和界限
孩子處于叛逆期的時候,他們需要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家長應該設定明確的規矩和界限,同時也要告訴孩子這些規矩的原因和意義。在孩子違反規矩的時候,家長應該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但是不要過度懲罰。
3、給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
孩子處于叛逆期的時候,他們需要探索自己的身份和價值觀,同時也需要獨立和自主的空間。家長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嘗試自己的想法和決策,同時也要保持關注和支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