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帶孩子是一件讓很多家長感到崩潰的事情,小孩在做事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固執己見,不聽話的情況,這其實反映出孩子自我意識的逐漸形成,但是由于缺乏實際動手的經驗,很容易就好心辦壞事。有些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打”,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有效嗎?
小孩子不聽話要不要打
不建議通過體罰或者是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為這只會助長他的逆反心理。相信沒有一個媽媽是愿意打孩子的,可是有時候孩子犯了錯多次勸告無用的情況下,也有不少的媽媽動手打了孩子,其實我覺得在打孩子應該告訴孩子錯在哪里,不一定要體罰。
作為家長應該清楚,在孩子特別執拗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引導,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的處理事情。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實現:
1、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溫和的脾氣,孩子才能聽進去家長說的話,其次要判斷孩子的行為到底有沒有錯,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錯怪了娃,會讓孩子內心很失落。
2、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孩子不聽話時,家長要先跟他進行心平氣和的溝通,跟孩子換位思考,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家長要對給娃更多的關愛,不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
3、當孩子由于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撒潑打滾兒時,大人可采取冷處理和延遲滿足的方式對待,對其任性行為不予理睬,不要勸慰更無需訓斥。給孩子造成一個無人相助的環境,不要漏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
4、對于孩子正面的行為父母要及時通過贊美和鼓勵來強化,例如樂于與同伴分享玩具,或是主動把玩具放回原處等,這時就要口頭嘉獎,用具體的言語來表達父母的認同。獎勵不一定是物質的,即使是只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也能激起孩子日后對合理行為的選擇。
5、父母的教育戰線必須要保持一致,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就是有人罵另一個就來護,這樣其實也是不對的,教育戰線必須要保持一致,不然孩子就會一犯錯就往護他的人那里跑,家長缺乏起碼的威嚴。
6、孩子對世界是好奇的,甚至有些“膽大”,但孩子不清楚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這就要求父母為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孩子明確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該做的,而且了解做錯事是要負責任的,這樣就會減少孩子不乖的行為。
小孩子不聽話打了他怎么補救
一、如果是已經打罵了孩子那就要及時的補救了,首先要能夠穩定住自己的情緒,其實很多時候家長打罵孩子都是在氣頭上,有時候真的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孩子和父母的觀念沒有差生一致的效果,那么作為大人就會有強制性的心理。打罵孩子后要知道自己的“錯誤”,首先打罵肯定是不對的,要及時向孩子說明、道歉。
二、我們自己都有好心辦壞事的時候,孩子當然也有。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不問原由地對孩子發脾氣,更應該靜下心來聽孩子解釋。面對孩子的過失,父母要學會制怒,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包容孩子的過失,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過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三、孩子已經是有非常強的負能量,家長這時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內心,多安慰他。除了精神上的交流,適當的肢體接觸也是可以幫助孩子遠離負面情緒,而擁抱是可以化解孩子的傷心和委屈的有效方法。
四、家長在打完孩子或者罵完孩子以后,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恐懼感,也會讓孩子懷疑爸媽是不是真的愛他。很多孩子開始和父母越走越遠,就是因為他們以為父母不再喜歡自己。所以,如果家長在打完孩子以后,還是要及時安慰孩子,讓孩子知道你愛他,一方面孩子會更容易原諒你的過失,另一方面也不會讓他覺得你不再愛他。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