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當他走入校園后,父母可能會一直提心吊膽,擔心他適應不了環境,或者怕他因為遇到了難題而學習有所退步。這些情況都需要從老師口中得知,那么在給老師發信息問孩子情況時,就要多了解細節后再溝通。
給老師發信息問孩子情況怎么說
給老師發信息問孩子情況可以說:老師您好,由于我們家長工作太忙,在孩子身邊陪伴的時間太短,這段時間不知在學校表現怎么樣,學習上有什么變化沒有,請老師在方便的時候,給我說一下好嗎?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也希望老師多引導,我們做好家校合作。
同時也可以說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多去和老師交流溝通。既然想讓老師多去關心孩子,就要分享孩子在家的情況,性格特征,在家的學習情況等細節問題。
知己知彼,老師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關心孩子。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也還要對其他孩子負責,不可能把關注點全放在住的孩子身上。
然后經常和老師去溝通孩子在學校內的情況,這樣才能客觀地了解孩子,給老師發信息時,讓老師在哪方面去關心。只有家長和老師一起努力,才能事半功倍。而不是把孩子送到學校,讓老師多關心,家長就可以完全懈怠。
作為家長應該怎么配合老師教育孩子
1、不能相互埋怨
家長需要了解的是,沒有一個老師不愿意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成績出色、品行好,所以,孩子有問題也是老師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不能把怨氣撒在老師頭上,除非學校和老師有明顯的責任。
當孩子有了問題,家長和老師要共同協商,制定管教孩子的方法,使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
2、多溝通
有些家長覺得老師的教學方法不適用于家里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成績一直沒有提高,作為家長他們心里也是非常著急的,所以也會對老師有一些埋怨。但是家長也要理解老師,老師們一天的事情也是非常多的,并且要管理很多個孩子,所以難免會在教學方法上有一些出入。
當學生的作業沒有寫的時候,很多老師也都會和父母溝通,認為父母沒有起到好的監督作用,但是父母平時工作也是非常忙的,分給孩子的經歷也比較少。因此父母和老師應該多溝通,共同商量解決方法,防止有太多的矛盾。
配合老師教育孩子時有哪些誤區
1、過分保護。
現在的孩子都是一根獨苗,捧在手中,貼在胸口,含在嘴里,樣樣事情包辦代替。有的父母對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攬,連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讓他們做,甚至將孩子的活動范圍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視線內。
過分的保護,會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導致孩子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缺少自信。
2、過分寵愛。
很多父母有時明知其無理,但經不住孩子哭鬧,心一軟,只能樣樣事情依著他,從而導致了孩子以我為中心、在不正常的環境中成長的現象。可是進入學校以后,是有約束和壓力的。或許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評,作為家長,對于孩子不合理的行為要讓孩子受一些批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