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上了初二后,家長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因為增加了幾門學科,學習起來很吃力,很難均衡到各個科目上,很有可能之前有優勢的學科也變成了弱勢學科,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初二各科都差的情況。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提問,不懂的就要去問老師或者同學,不要遺留不懂的知識。
孩子上初二各科都差怎么辦
1、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孩子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并用。
2、定期翻閱,自查糾錯
錯題記在本上不看,那只是廢紙一張,經常瀏覽,才能變“廢”為“寶”。盡量少布置機械的練習題,而增加復習整理和實踐題,翻閱“錯題集”就是孩子每周末必做的功課。翻閱的過程,就是讓曾經犯過的錯誤在大腦中再一次“否定”,從而避免再犯。家長可以讓孩子在考試前再次翻閱,就又一次加深印象。
3、同學互閱,借鑒防錯
錯題集就是以本寫滿經驗教訓的指導書,我們獲得教訓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經驗,也可以是間接經驗。在中午課間閱讀時間,可以讓孩子和其他同學互相交換閱讀錯題集、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得到啟發,在互相的學習和點評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復習與總結
課后要讓孩子進一步理解課上所學的內容,如整理筆記、復習重點和難點;熟讀或背誦重要句子;通過歸納、分析和比較,使知識條理化;根據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孩子上初二各科都差的情況。
孩子上初二各科都差的原因
1、邏輯思維欠缺
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學習的實質并不在于知識量,而在于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
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2、怕吃苦及不良學習習慣
不少學生在小學學習很輕松就能考到好成績,所以形成了學習就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的錯覺。認為自己不需要太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績。或者是就算自己不努力,也不會和其他同學相差太多。
而到了初二,隨著各科目的知識不斷加深,想要不努力或者靠著小學那點積累的知識就拿到好成績就不太可能了。學習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果的事情,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吃點苦,受點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習不扎實,成績下滑就是必然的了。
孩子上初二各科都差家長如何引導他
一、尊重他們的差異和現狀,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學業上的發展速度和過程也不同。家長可以引導促進孩子的成長,但不要給孩子一個“高不可攀”的目標。放下“面子”,減輕壓力。
作為父母,我們可能會自覺不自覺地把孩子的學業和高等教育狀況當成自己的“面子”,孩子考得好,上好學校,我們就有面子,否則就沒有面子。父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往往這種“面子”的想法會傷害我們和孩子的關系,會給他們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壓力。
二、調整目標,合理定位。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要引導孩子分析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然后在此基礎上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制定可行的學習計劃。這讓他的目標更加現實可行,孩子上初二各科都差,家長就要讓他看到希望,更加積極主動、腳踏實地來彌補知識上的不足,而不是因為不好的情緒而失望或困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