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作為父母肯定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也能夠成功。但是有很多父母自身面臨一些生活困境,導致他們沒有經歷負擔起對孩子的教養責任,也就是放棄了孩子。并不一定是不養孩子才是放棄孩子,生活中孩有很多行為,也是放棄孩子的表現。
父母放棄孩子的表現
1、不再對孩子的成績上心
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思想,尤其是媽媽更希望孩子在學業上有所成就,所以媽媽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是非常關注的,但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孩子的成績依舊沒有提升,媽媽開始心灰意冷,如果一天你發現自己,不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了,可能就是放棄孩子了。
2、不再約束孩子的行為
父母的啰嗦都是為了約束孩子的行為,例如孩子不洗腳、不刷牙、吃飯吧唧嘴等等不良行為,但當有一天父母再也無心管這些瑣碎事,不再約束孩子的行為,說明媽媽心累了,開始對這些瑣事感覺到厭煩了,不關心孩子的生活了,也就是放棄孩子的一種表現。
3、對孩子長期漠不關心
家長不去陪伴、關心及指引孩子,對孩子的情緒表達和情感需要也完全不在乎。那么就會將孩子當成他們的發泄工具,也就是說父母生活不如意不開心,或者兩人吵架之后就會將所有的憤怒發泄在孩子的身上,拿孩子出氣。這種自私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
父母放棄孩子的原因
1、生活壓力大
很多父母都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人要養,下有孩子要教,工作上遇到了困境,壓在家長肩上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這讓家長心中那根弦時刻處于緊繃狀態,如果這時孩子經常惹是生非,家長難免會產生會對孩子產生厭倦疲憊感,再也沒有力氣和精力管教孩子。
2、家庭矛盾的累計
家庭矛盾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親子之間。如果長時間沒有解決,都可能會在瑣碎的生活日常中漸漸顯露出來,雖然暫時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時間長了自然會出現變故,往日積攢的沖突總會爆發,最終讓父母感到厭倦。也有些孩子不能體諒父母的付出,這些都有可能會讓父母對孩子的厭倦感越來越重。
3、媽媽自我價值丟失
很多女性為照顧家庭而放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全心在家帶孩子,但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學習也不太突出,一旦出現了生活難題,有些媽媽就開始思考自己這樣做值不值得,假如當初沒有生下孩子,自己會不會過得更好。母親陷入自我否定狀態,就沒有心思再照顧、關心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