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抱怨自己在帶孩子的過程中,被折騰的暈頭轉向,孩子總是不聽話,對于家長的指示置若罔聞,不愿意服從家長的命令,總想著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小孩要怎么教育才聽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保持溫和的脾氣,孩子才能聽進去家長說的話,其次要判斷孩子的行為到底有沒有錯,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大意錯怪了娃,會讓孩子內心很失落。
其次孩子能接受批評,卻不愿意家長把自己和別人比。誰家的孩子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總是拿自己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這明顯就是一個錯誤。家長希望孩子能跟別人學習,但是方法不當,抬高別人貶低自己孩子,孩子只會做得更不好。
無論是孩子在犯錯后,還是在孩子沒有犯錯前,家長如果可以和孩子制定相應的規則,往往也能夠采取更好的解決方式。孩子在犯錯前,家長如果已經和孩子進行了規則制定,往往也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事情是需要成本的。它會讓孩子在自己即將犯錯前,可以好好的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做錯的事情。
每個孩子脾氣性格都不同,情緒爆發點也不同,父母一定要提前觀察孩子的情緒邊界,在他爆發前轉移注意力,避免家庭矛盾的產生。通過這樣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的情緒不會發生較大的浮動,避免矛盾的產生。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
1、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加上他開始意識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參與,但這種表現往往與你的規范相抵觸。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他身上,他就會反抗,進而產生挫折感,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2、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其實是一種權利的抗爭。如果他們勝利了,就能繼續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在經歷過父母的妥協之后,他們就會越發肯定這種“不聽話”是可行的,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3、經常遭受到家長又吼又叫甚至打罵的孩子,時間久了,在他的內心就會產生叛逆心理。當家長再次向他提出要求時,孩子會故意和家長對抗。
孩子不聽話的表現
1、愛和家長唱反調。經常會發脾氣,情緒的起伏也大。他們這個時候離不開爸爸媽媽,但是也會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出現。這種矛盾的心理和特殊的時候,孩子們就會產生這種狀態。
2、不愛聽取父母都是意見。經常做事不會去聽取父母的建議了,和之前每件事都要詢問爸爸媽媽不一樣了。他們會自主的去做一些事,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不愛受爸爸媽媽們的約束。
3、把自己關在房間內,不愿意父母溝通。有時候家長嘮叨兩句他就會有特別明顯的抵觸情緒,脾氣大、容易激動不喜歡被父母管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