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教育孩子時,不同的家長當然會有不同的方法,收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有時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一旦他沒有完成目標,父母就會用讓孩子愧疚的方式,使他進行自我完善。這樣內疚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時并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
內疚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1、影響未來的人際關系
內疚式教育是一種典型的強控制欲表現,稱得上是一種情緒操縱。父母通過夸大事實,過早下結論,利用“內疚羞愧”的伎倆會讓孩子害怕說“不”。孩子長大后會不懂得拒絕,他們別無選擇,只會向他人屈服。
習慣了妥協的他們,會慢慢喪失自尊感和自信心,不認為自己值得,也不認為自己值得被好好對待。他們不敢為自己爭取,擔心被責備被拒絕,擔心自己的要求被認為不合理,這樣的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很難發展出健康的人際關系。
2、喪失自信心
孩子還小,不懂得分辨真相還是謊言,面對“內疚式教育”,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都是我的錯”。內疚式教育下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累贅,覺得自己的存在對于父母來說是一種負擔,是家庭悲慘的根源,如果沒有自己,父母會生活的更好。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成長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敏感多疑,他們自卑膽小,甚至會輕視自己活著的價值。他們容易看輕自己,對自己沒有自信,認為自己是父母辛苦的根源感到非常的愧疚不安,這樣的心理狀態孩子做事也容易畏首畏尾,害怕給父母帶去新的麻煩。
3、親子關系變得疏離
內疚式教育給孩子帶去的負罪感,會讓他產生一種心理壓力,會給孩子一種自己得到的越多,就虧欠父母越多的想法。雖然有時候父母對孩子訴苦的初衷并不是這個,但是孩子的內心比較敏感脆弱,會把這件事當成是一種心理壓力,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不得不被動性地去接受這種負面的“內疚式教育”,孩子會對家長產生恐懼的心理,父母跟孩子的溝通肯定也是少之又少,親子關系也逐漸疏遠。
內疚式教育產生的原因
1、滿足家長自己的虛榮心。有的家長總是貶低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備受打擊,能夠從中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在打壓之下聽話了,自己樹立了父母的威嚴,這樣看上去有面子,這樣的教育方式非常容易對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
2、家長習慣把孩子代入自己成長的時代。家長經常跟孩子訴說自己孩童成長時期的苦楚,過分的代入以及訴說,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因為現今的時代已然不同,活在當下會讓孩子成長更為快樂。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打壓孩子,將孩子換位到自己所成長的年代,貶低孩子自身的價值,給孩子傳遞一種“被養育讓父母非常辛苦”的觀念,讓孩子從心底感到內疚。
如何避免內疚式教育
1、最基本的是應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在了哪里。作為家長,當發現孩子做錯后,第一要做到的事情便是引導孩子認識錯誤,而不是將自己對孩子的不滿通過發泄情緒來表達,這樣不僅自己生氣,孩子也會十分恐懼。
如果僅僅讓孩子因為恐懼或產生對家長的愧疚感,從而受到自己的控制,那在情感綁架的同時,也傷害了孩子的心理及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2、不要使用語言暴力。無論是多大年齡的孩子,他們犯錯時往往是無意的,所以家長不要一味地指責,可以用輕松、幽默的語言代替嚴肅枯燥的說教。
或許有家長會認為自己有失威嚴,但是威嚴并不是通過訓斥而樹立的,是在幫助孩子辨別是非的過程中,讓孩子能夠“崇拜”自己,從而使孩子認同自己,相信自己。通過讓孩子能夠具體的感知事情的是非,才能讓說教變得更有效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