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的行為習慣和父母是有很大關系的,因為他在咿呀學語時,就在觀察著這個世界,同時也非常依賴每天照顧他的父母,此時就會下意識的模仿他人的行為。但是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太小,不知道教育孩子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所以就放縱自己的行為,這會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教育孩子從什么時候開始
教育孩子從兩歲的時候開始,在這個時候就能夠慢慢地培養(yǎng)孩子的行為習慣。因為孩子在兩歲之前可能沒有自己的行為意識,這個時候多半會聽從爸爸媽媽的安排,但是過了兩歲以后小孩子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這個時候家長定要注意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變得更優(yōu)秀變得更好,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小孩子成長為一個更完善的人。
對于孩子而言父母就是引導者,在抓住這個關鍵期的同時,一定要給孩子的人生做好一個基礎。父母對于孩子而言就是一個好的榜樣,在做好榜樣的同時,父母所做的事情都要考慮到孩子。
那么想要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一、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小時候可塑性強,就像一塊膠泥你把他捏成什么形狀它就是什么形狀。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好習慣開始應督促孩子去做,不好的習慣應該制止。
二、為孩子做好榜樣
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比如教育孩子要孝順,你自己就要首先做到孝順父母,教育孩子要愛好讀書,你自己就要愛看書,不能教人一套自己做一套,自己做好了才能說服孩子去做,才有說服力。
三、要重視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孩子良好品德是做人的基礎,不能忽視。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要有一個是非觀念,通過慢慢熏陶形成良好品德。
四、多鼓勵多表揚
不要說是小孩,就是大人也喜歡聽贊揚的話,不喜歡聽批評的話。所以對小孩應該以贊揚為主,他做對了應該表揚鼓勵,稍微差勁兒就給他鼓勁,鼓勵他爭取做好,孩子得到鼓勵就有了動力,就會把事情做得更好。
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有哪些
1、不遵守承諾。有時家長答應了孩子,周末要陪他一起去公園玩耍,卻因為自己的私事或是工作上的事情耽擱,就直接取消了和孩子的約定。在家長看來這不過是口頭上的一個承諾,做不到也無妨,可是在孩子心里你已經(jīng)失去了作為家長的威信。
家長在不得已取消和孩子約定的時候,一定要事先和孩子說明情況,告訴他暫時取消約定的原因,并約定好下一次出游的時間。
2、不遵守規(guī)則。很多孩子都把家長當作榜樣,但是有些家長卻無法勝任這個職責。比如無視信號燈、亂闖紅燈、隨意插隊范等等。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都這樣漠視規(guī)則,那孩子更無法養(yǎng)成規(guī)則意識,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會造成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