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現在的家庭當中,多數都是只有一個孩子,對于這個孩子們,家長們自然想把最好的都給他們,不斷地溺愛孩子,這樣導致的一個后果就是:孩子變得懶惰。一旦孩子們養成這樣的習慣,家長們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
從小被溺愛懶惰該怎么辦
1、家長要樹立一個觀點,孩子的事情要孩子自己做,家長不要去代勞。如果是像吃飯穿衣,這種基本的生活習慣,應該在孩子上小學之前,就已經養成了,不要直到孩子7、8歲了還在給他喂飯,這樣很不利于孩子的獨立,漸漸的孩子就會因為溺愛而變得懶惰。
孩子長大以后要面對的風雨還有很多,如果一些生活中基本的小事都做不好,又談什么去改變自己成就大事呢?所以家長們從小開始,就要學會讓孩子獨立,也可以讓孩子們適當的受一些挫折。
2、家長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有些家長表面很是嚴厲,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絕對不會去幫忙。可是等到孩子坐到地上,一哭一鬧,家長們的“原則”就馬上消失了,一邊去細心地安撫孩子,一邊接過了孩子的事情繼續任勞任怨。
如果家長想改變孩子懶惰的現狀,就必須要要堅定自己的原則。說了不幫忙就絕不幫忙,一定不能屈服于孩子的“眼淚攻勢”,直到孩子自己去獨立起來完成這些事情。
3、家長的督促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自覺的習慣,當孩子還不能完全自己實現克服懶惰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伸出援手來督促孩子。鞭策的力量也會激起孩子的好勝心,可以幫助孩子們盡早的建立自我獨立的意識體系,這樣孩子抵御風險的能力才會更加牢固。
同時,家長們也要注意對孩子適時的進行獎勵,在每一個進步的過程,都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肯定,這樣也會延長孩子的幸福成就感,讓孩子更輕松的養成自律自覺的習慣。
孩子從小被溺愛懶惰會帶來哪些問題
1、孩子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孩子一旦養成懶惰的心理,那么他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可能就會表現出嚴重的拖延行為,覺得一些糟糕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稍后再做。但是這種做法,卻很容易讓孩子做事半途而廢,因為他們只要一遇到困難,就會選擇暫時放棄,選擇去逃避,這樣時間久了后,孩子就很容易出現畏難心理。
2、孩子如果懶惰成性,其實也容易讓他們養成依賴心理,特別是一些被家長溺愛長大的小孩,這種心理更容易出現。因為孩子在出現懶惰的想法之后,就會產生一種依靠他人解決問題的想法,所以他們會習慣性地依賴于家長。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