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都是喜歡讓孩子在課堂上表現的,也就是上課做到舉手發言,但孩子偏偏不能做到這一點。老師也就對家長進行反映,那家長就需要找到孩子進行溝通,然后培養孩子表達能力,但是也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
上課不發言的原因
1、不想舉手
有的孩子屬于高智商,老師問的問題其實都會了。但就是不想舉手,感覺自己反正都會了,舉手回答顯得比較高調,不如把機會讓給別人。
這類孩子其實是不用父母太多操心的,如果孩子真的會,在碰到難題的時候,老師可能會主動提問孩子,孩子回答正確,證明確實聽懂了。
2、知識掌握不牢固
有的孩子也想舉手發言,但是對所回答的問題不是很確定,需要思考一會兒,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可是等自己想明白,這道題已經回答過了,失去了發言的機會。
這就需要孩子做到課上課下多努力,提前預習第二天所學課程內容,緊跟老師的節奏,保持高度專注力,反應迅速,這樣舉手發言就很有把握,也就不會有不舉手發言的情況了。
上課不發言怎么辦
1、要多跟老師溝通交流,看一下孩子上課不發言是因為什么原因,對孩子要有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不要只憑自己的主觀感覺。如果孩子只是在少數課堂,不肯舉手發言,不是全部課堂都不敢舉手發言,那么就說明孩子只是對于個別科目可能學的沒那么好,比較沒有信心舉手發言。
如果孩子在全部課堂上都不舉手發言,可以跟孩子聊一聊,不要太嚴肅,就以輕松的話題聊起孩子為什么上課不肯發言,聽聽孩子的想法。
2、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在公眾場合多發言,有些時候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只是因為害怕在公眾面前發言。所以,家長就要多鼓勵孩子在公眾面前發言,克服在公眾面前發言的畏懼心理。
同時可以讓孩子多參與家庭中的討論,或就日常生活中某個話題展開陳述,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和老師都喜歡積極發言的態度,認可其勇敢表達自己觀點的行為。
3、家長要清楚短期內需要解決孩子問題的核心是什么,即改變上課不發言的狀態,所以無論孩子回答問題對與錯,都建議以正面鼓勵為主,肯定孩子的改變。對于錯誤的答案,家長可以婉轉表述,盡可能先保證孩子敢于回答問題態度,其次再考慮如何提高回答問題的質量。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