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更容易選擇退縮,在人際交往當中,會變得比較被動,不敢上前與其他的小伙伴打招呼,所以家長要多去鼓勵孩子,讓他多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提高孩子自信的方法
1、從成功的中獲得自信
雖說要讓孩子經歷失敗,但過多的失敗體驗,會讓孩子對自身產生懷疑,認為自己不行,從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更多的從成功的體驗中獲取。比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超市、菜市場買東西,故意表現的拿不到,讓孩子幫忙,于此同時表揚孩子:“太厲害了,可以幫媽媽拿東西了,”
家長也要注意,給孩子的任務要與孩子的實際能力相符,避免孩子的自信心受挫。
2、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而要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卻更重要。家長們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爸媽的關心和愛,比什么都重要。因為滿滿的愛,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內心安全感足的孩子,才能放松心情去學習和提升。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整天就會處在擔心與恐懼中,就更沒有辦法安心學習而導致學習不好,就更容易自卑。
3、對孩子多點鼓勵
面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想要提高孩子自信,父母應多鼓勵他們跟人溝通,可以從最基本的打招呼方式,鼓勵孩子見到人懂得主動打招呼,鼓勵孩子多開口,多點跟人接觸相處。
另外可以鼓勵孩子多參與課外活動,豐富孩子的視野,跟孩子相處時,當遇到孩子表達想做的事情,只要在合理的范圍內,都可以鼓勵孩子去做,多給孩子點信心和安全感,孩子的性格便會漸漸開朗自信起來。
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
1、家長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
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為此他們對孩子進行高標準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在學習上,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還會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一旦孩子考不好,父母就會責怪孩子,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就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
2、缺乏成功的體驗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存在失敗感,會對其健康的人格帶來負面的影響,會讓他們變得孤獨不安,過分的自責,做任何事情時會有退縮的心理。作為家長應該做好引導,讓孩子理性的對待失敗。很多家長在教育中,以成績好壞來評判孩子,當孩子學習成績差時就會遭受到打擊,久而久之會引起不自信。
3、家長過度保護
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許多事情不用孩子,家長就替孩子做了了。導致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造成依賴性太強,得不到鍛煉。也就認為自己什么也不會做,自然不自信。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