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俗話說:小時候偷針,長大了偷金。孩子經常拿別人的東西是一件非常不好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對于孩子的行為加以引導,讓孩子明白拿別人東西的危害性,并且讓他去改正自己的行為。
孩子經常拿別人的東西怎么教育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了新玩具時,第一時間,千萬不要審問孩子,一定要放平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一上來就以法官的身份來審問孩子。這樣就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逼著孩子去說謊。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鼓勵孩子說出事情的真相,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是因為特別喜歡這個玩具,之前要求父母給他買,而父母沒有滿足他,導致他去拿別人的來玩的話。那么父母也要反思一下,是否自己具備滿足他的要求的經濟條件,如果具備,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要求或者目標。
比如孩子平時不好好吃飯,你可以要求他未來的一周內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己把飯吃完,然后獎勵他一個這樣的玩具。這樣一來,既糾正了孩子不好的習慣,又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一舉兩得。
對于孩子經常拿別人的東西的行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是別人的。然后再幫助她清晰規則,就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
在這個規則中,我們成人比較容易重視前半句,就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忽視了后半句,“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支配”,所以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的東西。孩子恰恰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
如果孩子確實偷拿,要鼓勵他勇于承認。如果確認孩子的確是偷了別人的東西,父母需耐心引導他承認其行為,并告知這種行為帶來的后果。要積極引導孩子勇于承認錯誤、接受批評,告訴他偷東西已經不對了,如果還不誠實的話就更不對了,媽媽希望你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孩子經常拿別人的東西怎么回事
1、家庭原因
父母或者孩子的長輩從小就沒有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就好比父母都是比較喜歡拿別人東西,或者是愛占小便宜的人,身邊的孩子就會模仿。
另外孩子身邊的小朋友,關系比較好的那種,如果有愛拿別人東西的習慣,甚至是在他們的教唆之下,也會慢慢的沾染上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
2、混淆了分享的概念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開始倡導,要懂得分享,不要獨享,否則會沒有朋友的,或者有些家長直接將自己孩子手里的玩具分享給其他的孩子玩,孩子也會漸漸地認為,他人的東西和我的東西是沒有區別的,我可以玩其他人的東西,其他人也一樣,我可以拿走其他人的東西,帶到家里。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