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孩子難管束,不管自己說什么都不聽,有時候還很不尊重自己。家長用盡了辦法,但都不見起色。出現這種問題,家庭教育遇到了瓶頸,就應該重新樹立起家長的威信,讓孩子重新信任家長。
父母管不了孩子怎么辦
一、正確的獎懲措施,讓孩子意識到做錯事的后果。
當孩子有了進步,父母要給予獎勵和肯定。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對于自信心不足或者表現不夠優秀的孩子。獎勵的越及時對孩子的激勵作用越明顯。
不過,獎勵不能過于頻繁,否則會對于孩子的價值,讓孩子不重視父母的肯定。家長要注意盡量少一些物質獎勵,否則可能會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做錯事了,也要及時懲罰,目的是讓孩子懂得什么不該做。懂得自己做錯事后要承擔什么樣的后果。
二、樹立規矩,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明白做人做事都必須遵守一定的規矩。家長說設立的規矩一定要遵守,不可以改變。例如每天看電視不超過20分鐘,那么一到時間就要停止,不可能回應為孩子的哭鬧而破壞規矩。
三、說話言而有信,不說生氣話。
家長承諾孩子的就一定要事先,所以,在承諾之前要考慮好可能性,千萬別輕易允諾不能兌現的諾言。如果家長言而萬物心、出爾反爾,會非常傷害親子感情。失去孩子的信任,會讓父母的教育寸步難行。
還有千萬別說生氣話。有時家長在氣頭上,說話口不擇言,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比如“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樣不僅會讓孩子心里受傷,而且孩子知道了家長說的是氣話,不是真的,以后也不會再聽家長的話,家長也就管不了孩子了。
四、注意自己的修養,給孩子做好表率。
家長有時候管不了孩子,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作出正確的表率。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一定做到,否則單純要求孩子,孩子不會從認可和接受。例如我們教育孩子不能罵人說臟話,但是自己卻爆粗口。這讓家長在孩子心理一點說服力也沒有。所以,家長想要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先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吧。
五、家庭教育不能自相矛盾。
對孩子的教育規則要一致,如果存在兩個不同的標準,對孩子提出不一樣的目標。這樣就會令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這就要求家庭成員之間要形成統一的教育理念,實行統一的標準,不能自相矛盾,失去家長的威信。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