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情緒每個人都有,但卻不能每個人都能控制好,尤其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能會更加貼心,讓父母也很欣慰。同時也會有很多負面情緒,出現了打媽媽的行為,這是很不應該的。如果此時家長再不重視起來,后果會很嚴重,所以要了解孩子的心態,并針對性的解決。
孩子敢動手打媽媽是什么心態
1、發泄焦慮不安的情緒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但在面對內心積壓的負性情緒時,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排解方式。相對來說,成人會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會任其爆發。所以孩子敢動手打媽媽,有時只是表達自己的情緒。
2、為了吸引別人注意
有些孩子表達能力還比較弱,無法說清楚自己的訴求,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心急之下可能會通過比較大的肢體動作,如推媽媽、打媽媽等,讓別人將注意力轉移到他身上。
3、以為只是普通的打鬧
有些孩子一開始打人可能只是無意識的一個行為,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糾正,默許孩子的這種行為,甚至對他的這種行為給予了積極的回應。比如抱著嬉笑的態度等,會給他傳遞一種錯誤的信號,以為這種行為爸爸媽媽是容許的,看到父母在笑甚至以為這樣做“還會讓爸爸媽媽開心”。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1、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從小到大的良師,父母的情緒以及他的情緒調節能力會深深的影響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首先自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沒做好?如果我們每天以暴力相向,大吼大叫的話,我們不能指望著孩子對我們究竟有多么的尊敬。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要讓孩子控制情緒,合理表達,這也是對他的不公平,所以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
2、學會觀察到自己的內在情緒
適時的釋放壓力沒有錯,但是要方法合適,比如說可以和孩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帶他出去散步,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消除煩惱。
3、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只有經常與孩子溝通,家長才會發現孩子道德品質方面,是否發生了偏差。
好的行為習慣是否有待于進一步養成,也只有與孩子經常性的溝通,滿足他的情感需要,才能使他從心底里感覺幸福,促成好的習慣的養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