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是否對自己的孩子揮起過手掌?在很多父母的眼里,打孩子是一種懲戒方式,有時是發(fā)泄情緒的途徑。我們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忽略其帶來的不良后果。那么家長打孩子會造成什么影響呢?
家長打孩子會造成什么影響
1、造成很大的恐懼感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恐懼,完全就是父母造成的,家長打孩子,會使他對父母失去了信任,逐漸地就會對生活失去興趣,沒有安全感。
等孩子長大之后,往往會變得十分順從,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他們的內(nèi)心被憤怒打擊怕了,這樣下去孩子很難融入集體,也很難有知心朋友,自身權(quán)益也會受到各種破壞。
2、心中憤怒感被激發(fā)
一旦孩子被經(jīng)常打罵管教,心理上往往會變得很憤怒,如果再沒有好的引導方式,這種憤怒將會一直持續(xù)下去。有時可能等到青春期可能就會爆發(fā)出來,甚至離家出走。等長大成人后還有可能會回擊父母,甚至打罵父母來進行報復。
3、以暴易暴
父母身上的很多特點孩子是經(jīng)常都會去模仿的,如果經(jīng)常打罵他,孩子可能就慢慢的學會了以暴易暴,不管什么事總想通過武力解決,或者通過恫嚇讓其他人屈服。這樣下去不但會結(jié)交怨恨,而且還有可能被其他人狠揍,經(jīng)常活在痛苦和憤怒中。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1、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比如媽媽給外婆洗腳,孩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家長洗腳。
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2、不要嘮叨
嘮叨的時候,不妨試用一個新辦法:把嘮叨變成提問題。當你發(fā)現(xiàn)一個什么問題,把自己要說的內(nèi)容,變成提一個問題,讓孩子說說,也許孩子要比家長說得又好又生動。
提問題時,不要擺家長架子,態(tài)度要誠懇、熱情,要認真地傾聽孩子回答。孩子如果說得不完全對時,父母也不要急于嘮叨,可以再問,即使說錯了,也不必由你公布正確答案,而是巧妙地用提問題暗示他的錯誤所在,讓孩子再思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