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幫助。同時孩子在成長發育階段,思想也在發生著變化,父母必須善于觀察和分析子女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心理疏導的重要性,才能掌握孩子個性特征,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向上的發展。
學生心理疏導的重要性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還能夠推進社會文明進步,也有利于社會局面的安定與和諧,這正是家庭、學校所不希望看到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時代挑戰的有力應答。對孩子學生心理疏導的過程,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過程,是張揚人性的過程,也是幸福教育的過程。
因此,只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素養,并且具備了較高的思想品德修養和道德情操,才能成為合格的公民,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所以,家長需要特別重視學生心理疏導教育工作。
學生心理疏導的方法
1、宣泄自己的情緒
宣泄調控就是當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產生消極情緒時,把它釋放出來。有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直接宣泄即針對引發情緒的刺激來表達情感,間接宣泄是通過其他途徑使情緒得到釋放。
家長要教會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自已痛哭一場或把心中不愉快的事向教師、家長或好朋友說出來,請他們開導,也可以在他們面前哭一哭,以減輕心理壓力,達到心理疏導的作用。
2、積極和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應深入了解孩子,善于與孩子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孩子,傾聽孩子的內心情感,感知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家長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孩子,讓孩子的心靈得以寄托,孩子的情感就可以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
當孩子需要心理疏導、幫助時,家長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孩子,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孩子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3、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
孩子受到委屈時,父母應該設身處地地理解孩子當時的心情。當孩子向你表達某種感受時,你可用孩子的原話表示你對他的理解。這種方法,在心理學上稱作反射情感。
同時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一般都會表現出憤怒、難過等情緒。因此,我們家長就要通過教育語言來消除孩子心中的不安和恐懼,使孩子感到溫暖。這就是所謂“心靈溝通”,它有助于孩子與家長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關系,增強同學間相互友愛精神,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系。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